2018年11月12日至18日,中国记协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新闻界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江苏行活动,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张百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莱、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无锡市委副书记徐劼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来自中央和地方36家传统媒体和16家网络媒体的55名编辑记者参加活动。
张百新指出,中国记协举办本次活动,是引领新闻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黄坤明同志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他希望,编辑记者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特点,切实增强“四力”,讲好江苏故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格局、有份量的精品力作,努力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硬仗的新闻工作者。
活动中,新闻工作者们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积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进企业、下车间、走社区、访村民,探寻江阴华西村、江阴徐霞客镇、张家港永联村等基层组织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的拓荒精神,领略红豆集团、海澜集团、同程旅游等民营企业永远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感受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电商产业园领跑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势头,体验苏南地区宜居城市百姓浓浓的获得感幸福感,在苏南这片改革开放的沃土上聆听新时代的脉搏。
活动邀请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作苏南发展模式和成就的专题辅导;邀请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讲解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思考;邀请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台长陆玉方与大家分享从事新闻工作的亲身经历和精彩故事,生动诠释优秀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基层一线,秉承社会责任,才能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
迈开双脚,丈量苏南大地改革足迹
“苏南模式”“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是江苏40年改革开放的缩影,是全国竞相学习和借鉴的“样本”,也是中国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迁的生动体现。一踏上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记者们就被这里的人和事深深吸引了——美丽整洁的乡村风貌、雄厚强劲的经济实力、先进超前的理念思维,都让大家由衷感叹: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红豆集团“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的发展模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参观集团发展史展览时,人民日报社记者马涛、科技日报社记者马树怀感慨,红豆集团能从一个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最大的秘诀就是善于把“党的建设”嵌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之路。中国日报社记者刘巍枫说:“此行增强了我一定要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步步走、一站站看、一点点听、一笔笔记、一次次想,把心沉下来,把多年来从书上读到的、坐在办公室里看到听到的一一复活,为口中、笔下的‘改革开放’赋予鲜活生命力和亮丽色彩。”工人日报社记者罗娟说:“脱离‘真实的世界’,远离‘泥土的味道’,坐在办公室搜肠刮肚,对着电脑复制粘贴,只会陷入模式化、套路化,不可能写出有生命力的好故事。新闻前辈范敬宜说过‘根植春泥气自华’,基层和生活回报给我们的,是充满光彩的新闻灵感、感人至深的新闻形象。”“脚下有根,守得住阵,”大河网记者赵红玲说,“新闻工作者要不停步,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要往基层去,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要在现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慧眼识珠,捕捉鲜活生动闪光故事
活动中,记者们看到了中国城镇乡村在改革开放40年里取得的丰硕成果,看到了经济实力增长为当地百姓带来的信心和力量,看到了人口素质的提升为我国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改变,看到了敢闯敢创的中国企业家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弄潮儿精神。大家欣喜地表示,这些经济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可感的精彩故事,是一座座掘之不尽的新闻富矿,这些都让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们感到“兴奋极了!”
华西村“小贵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工人日报》记者罗娟。“小贵州”何苇是村接待办的一名普通职工,20年前,她从贵州来华西村锻炼学习,感受到这里发展的机遇和魅力,决定留在这里成为一名“村民”。在接受采访中,她反复讲的一个词就是“幸福”。“‘小贵州’是江苏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见证人之一。这些来自百姓的故事,见证了江苏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使他们拥有真切的幸福感,这是最生动的采访素材!”罗娟说。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