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定评会是新闻界的盛事,也是对“什么是好新闻”的一次再理解、再定义和再传播。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导的这场评奖,属于“软制度”设计,它通过参与资质的限定、程序的安排、多元参评主体的共商,影响和塑造着中国新闻界的职业价值观。
评奖制度塑造职业价值观
任何文化都是在时间上的凝结。中国新闻奖历经28届,已经成为一种新闻制度方面的文化。“在文化人类学中,凡是能给人的行为以规约的社会文化形式都可以被界定为制度。”①新闻评奖制度明确新闻行业的规则,属于一种媒体单位自愿参与的“软制度”。“软制度”的特征在于,它不直接约束从业者的行为,而是通过获奖作品的选拔和昭示,修订、明确、强化其职业价值观。这种对新闻作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行为,是透过作品说话,并将职业传播者的职业价值观具体化、情境化。“正是新闻评奖包含着的这种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必然会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新闻生产和新闻消费的建构产生相当的作用。”②
评奖是新闻行业“价值共识”形成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价值共识”指的是职业新闻人在新闻价值观念上的共识。杨保军认为,新闻价值观念是新闻观念中最根本的、灵魂性的内容,它决定着新闻传播的目标、方向和理想,是新闻观念中的核心内容。“广义上的新闻价值观念专注于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价值理想问题,在根本上决定着狭义层面的新闻价值观念。”③这里的狭义层面的新闻价值,似乎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日常判断,即包括重大性、反常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
在新的传播生态中,人们对新闻价值观的理解呈现出冲突、多元的现状。中国新闻奖评奖程序及结果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将行业管理者、业界精英、学界专家组织在一起,多元主体间的不同观念得以汇聚、碰撞。针对选送作品进行讨论的过程,“好作品”的标准逐渐清晰,分歧得以适度消除,从而找到价值共识、达成价值共识。这种价值共识体现在获奖作品中,使之成为业界仿效的对象、新闻学子学习的范本,从而凝聚起职业共同体更大范围的价值共识。“作为我国综合性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评选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④
28年来,中国新闻奖一年一度,从实践层面获取、汇聚新闻观念的价值共识。同时,这种价值共识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相适应,如当下增加的“凝聚共识”的传播价值观念,就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媒体工作者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要求相符合。
评奖是对新闻行业“规范共识”的再度强调
规范性共识属于义务性共识,是指对于采编等传播行为能否形成协调一致的看法和做法。规范共识与价值共识之间,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彼此纠缠、相互关联的。简言之,新闻职业价值观需要绑定一套更为明确的行为规范得以落实。新闻传播的规范共识不仅仅是程序正义的体现,也是一套价值体系推广中便于操作的“抓手”。
4年前,在初审和定评两个程序之间,中国新闻奖增设了更为严格的“审核委员会”环节。“审核委员会”的出现,既是“提升中国新闻奖评奖公信力的需要”,也是“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⑤它的职责是筛除候选作品中的虚假新闻、有政治或文字差错的新闻。唐绪军在本届定评会上,谈到设立“审核委员会”的初衷在于:维护获奖作品的权威性,为整个中国新闻界评选出堪称职业标杆的优秀作品,使之能够立于当下,无愧历史。“法莫如显”,“审核委员会”强调的“一个错别字取消评奖资格”的标准表明,新闻业务的精湛程度与用心程度,都属于新闻人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从未过时;正好相反,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数量远超机构媒体的时代,职业传播者对传播规范的共识和坚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阐理论·聚民心·强细节
密集观看了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访谈和现场直播等电视参评作品后,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绝大多数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制作的新闻作品价值观明确、手法精湛、制作精良。受到评委认可的电视节目需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在选题和内容表现上符合新闻价值观念的某项内容,比如凝聚共识,塑造共同记忆;节目的制作手法突破了原有电视节目的表达方式,具有“形式创新”的样式。“好的作品”无论选题大小,也不分大事件或小人物,它生产的意义对于构筑中国当代新闻价值观念大厦有着添砖加瓦的作用,就可以获得广泛的认可。以下简单列举一二。
阐理论:电视人的形式创新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