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求真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提高媒体公信力,要在尊重受众的前提下,细化受众研究,提高传播精度;打造专业队伍,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提高生产者素养;构建完善的节目体系,发挥节目群的聚合力;推进媒体融合,壮大主流舆论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媒体公信力关乎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信力是媒体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是新闻报道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所以,公信力是传播的归宿;传播力是传播的起点;引导力是传播的方向;影响力是传播效果的强化。反过来,公信力会促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提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提高媒体公信力,就要在尊重受众的前提下,细化受众研究,从传播力和引导力的构成要素入手,打造专业化的新闻生产队伍,制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在传播中构建完善的节目体系,通过多渠道的传播平台,强化、放大传播效果,从而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引导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细化受众研究,提高传播精度
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总是潜意识地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选择与自己原有观念、态度和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同时也会主动放弃或排斥那些与自己观念、态度和价值观相悖的内容。所以,提高媒体公信力,要探究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做到因势利导。
广电媒体发展的趋势是频率频道系列化、窄播化、融合化,相应地其受众也呈现出类型化、细分化、碎片化特点。因此,受众研究要随之精细化,只有进行受众的精准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做出有影响力的节目。
网络媒体通过点击率判断受众规模,电视媒体通过机顶盒跟踪判断观众规模。现在已有专业公司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进行受众研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受众规模、结构、喜好、消费习惯等要素进行研究,提交给节目制作机构去“量身定制”相应节目,大大提升了节目的针对性和品质感。湖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台都十分重视受众研究,他们能在广电领域进入第一梯队,与此不无关系。所以,对细分市场的量化分析和精准定位是媒体提高公信力的切入点,只有了解受众心理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传播,从而取得由认知到态度再到行为的深度传播效果。
媒体在尊重受众接受心理的同时,要对之引导,不能被他们现有的认知框架所制约,要不断打破其“期待视野”并予以重建,从而实现既尊重受众,又提升其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打造专业队伍,提高生产者素养
一切竞争的关键是人,真正决定媒体公信力强弱的因素也是人。建设一支高水准的专业化队伍是当务之急。除加强全员培训、引入创新之士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员工中注入“崇尚职业精神”的理念,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4个方面,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提升能力、素养的要求。
脚力:下基层的能力
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放下架子和身段,沉下心来,走在路上,走进基层,做好调研工作,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和活水,而深入基层,就意味着吃苦受累。要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实地记录中国基层火热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采制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让新闻有着不可辩驳的公信力。如系列报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塑造了一个个“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的脱贫攻坚英雄,报道以呈现事实为主,不讲空话套话大话,充满着浓浓的人间真情,引人入胜,自然而然地把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决心展现出来。
眼力:由表及里的洞察力
提高洞察力,要时时处处调动注意力,用视觉、听觉、嗅觉,观察了解事物,发掘具有价值的材料。同时,在比较中鉴别“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极力展开联想、思考,使众多表象进入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触发写作的灵感。
为此,要提高学习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这样是写出观点清晰、逻辑分明、易被受众接受作品的前提。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记者更需要独特的眼力。内蒙古台对“锡盟两起案件”的跟进式报道,不断向受众交代事件发展情况,最终揭示真相,防止了一些不当行为的发生。只有具备了深邃的洞察能力,才能透过新闻事实的表象看到其本质,为受众还原事件的真相。
脑力:公信力的逻辑起点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