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壮丽70年采访活动中,我报名参加了海军中建岛采访,这是令我终身难忘的采访经历。难忘在哪?在一个“难”字。
中建岛上岛难。
中建岛是被公认为西沙群岛最偏远最艰苦的岛屿。作为一名工作16年的老记者,我参加过许多次采访,中建岛是最难以到达的一个采访地点。我们的采访时间因为天气等原因被一再推迟,从4月明确采访名单,到5月中下旬最终成行,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中建岛面积小、海拔低、大风多,沙滩大且浅,大船怕搁浅不能进港,得在数里外用小船转运。而小船抗风能力弱,这里又多台风,风浪一大,补给就上不来。我们到达那天大约是4-5级海浪,已经算是风和日丽,然而从几十米高的军舰上,转移到十来米高的小船舱顶时,就像在简陋的随波浪起伏不定的长木板上走过。从小船到上岛那短短数海里的航程,40多人的记者采访团,有半数都在晕船呕吐。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们在采访中建岛驻岛官兵、听到他们由于天气恶劣、交通不便、对亲人常有亏欠的故事时,才会深深理解他们的“难”。父母去世不能尽孝、家庭遭灾不能尽力、家人病重不能照料,对驻岛官兵来说,是时有发生的事。
中建岛驻守难。
中建岛有“四高两缺”:常年高温、高盐、高湿、高日照,缺泥土、缺淡水。岛小设施少,记者团住进士兵宿舍,被占了宿舍的士兵们就只能住帐篷搞野外生存训练。岛上的新鲜蔬菜十分珍贵,因为岛上没有土只有沙,种菜植树的泥土都是从大陆运来,只有一块小菜地。我们多吃一口蔬菜,士兵们就少吃一口。所以我们也不能呆长,采访几天后就得走人,但就是短短几天的采访,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驻岛的难。
在高温高湿高日照环境下采访时,出门就是一身身的汗,防晒霜根本不管用,一会儿就被汗水冲掉。而战士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严格的各种军事训练。
记者佘惠敏(左)在中建岛战士指导下种植椰子树苗
我们还在岛上看到“中建第一树”,这是40年前岛上第一批种植的890株各类植物中唯一幸存至今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深深体会到了中建岛官兵在这种艰难环境中坚韧驻守的爱国豪情,我采写了近5千字通讯《中建岛:天涯乐戍 海疆永铸》,发表在经济日报6月11日头版头条,还制作了4个小视频在经济日报的抖音、快手、秒拍等平台发出。视频的累计播放量约200万次,累计点赞数超过10万次。
稿件、照片、视频等都获得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有一名江西遂川读者李书哲评论说:“当打开1版,看到几乎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战士们用海马草种出国旗、党旗和‘祖国万岁’‘党辉永耀’的大字标语,内心就不由地被震撼了。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国家,把自己深深地嵌入到国家发展的年轮里。”“我突然很想回趟家,听父亲说说他在军队度过的那些坚守与青春年少的故事。我保证,不打断他的任何一句话。”
这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深受教育: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用我们的笔、我们的镜头、我们的屏幕让读者感动;只有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四向四做”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