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唱响主旋律
核心阅读:如何让重大主题宣传在时间、空间的维度上实现热度、深度和广度的持续性?必然要求我们在内容的可持续性上多下功夫,不仅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同时,更要沉淀为深厚的底蕴,这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更高追求。
全媒体时代,如何以内容为王,做强传统新闻宣传?如何有效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重大主题重要活动宣传如何克服“高大上”弊病,成为媒体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建设的贵阳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一年来,以全域媒体融合放大传播效应,推动主流舆论做大做强为己任,主动担当使命任务,整合全媒体时代多形式宣传,推动全媒体全覆盖的信息传播,让主旋律高高飘扬,并实现了有效传播。现就贵阳市融媒体中心如何全媒体发力,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宣传,谈些个人体会。
把握内容的层次关系,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要见政策、见故事、见人物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既不能只强调“高大上”的宣讲,也不能总沉溺于对动人故事的讲述,要深入把握好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结合,做到见政策、见人物、见故事。
宏观上的宣传,是对中央政府政策和动态的宣传贯彻,是对重大主题的反复重申,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重大活动等报道。具体到贵阳市来说,早在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报纸、网站和电视上就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专题,或转发转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信息,从宏观上进行宣传。这样的内容,除了以上提到的城市墙体、LED等宣传之外,一般适合发表于主流传统媒体,如《贵阳日报》、贵阳广播电视台等。其呈现方式比较正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
中观上的宣传,是本地呼应党和国家相关大政方针、政策的落实。从6月开始,贵阳日报社持续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推出贵州各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6月5日,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数字贵州:70年经济增长翻天覆地”,《贵阳日报》以《70年,贵州发展实现大跨越 生产总值翻了2377倍》为题,聚焦贵州70年经济增长取得的成就,以小见大,通过城市地区发展反衬共和国发展和时代进步,重点聚焦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故事,目的在于弘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微观上的宣传,精心策划,讲好老百姓身边鲜活的故事,是“走转改”的生动实践,也是融媒体时代的群像呈现。以活动或特别的内容为基础,让人民群众融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的氛围中来,并展开全媒体传播,从而扩大舆论效应。以“与国旗合个影”“全民阅读·礼赞中国”等活动,以大众化、生活化、平民化,符合市民思维习惯、审美情趣的抖音MV等方式,吸引市民广泛参与,引起广泛热议。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礼赞新中国”为主题的快闪活动,通过歌舞表演表达爱国情。一时间,“我在贵阳,向祖国表白”“点亮人民红·网聚中国心”“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表白语”在贵阳传诵,许多地方成为吸引市民驻足“打卡”的网红地,在贵阳朋友圈中形成一道时尚、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融媒体时代对重大主题宣传评价落点是融入,要有活动、有互动、有效应
媒体融合不仅是平台的融合,更是宣传内容的融入。纵观贵阳市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宣传,实际上做到宏观和中观宣传并不难,还要看具体的呈现效果。
在融媒体场景中,把重大主题宣传做足、做活、做出彩,除了在技术层面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高端平台、渠道之外,关键还在于能够通过主流媒体的顶层设计、活动实施、内容投放等,引起社会互动,推动自媒体进行自然传播,形成效应。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信息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果主流媒体不能推动自媒体进行自然传播,信息的发布便意味着传播的结束,影响力有限,便谈不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因此,提升主流媒体信息内容的生命力是关键。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不管是讲述历史,还是传递政策,都要以活动为载体,与广大“用户”形成互动,促进全民参与,让人人都是参与者、传播者、生产者和创造者。贵阳市融媒体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宣传,在宏观宣传、中观宣传分量足、质量高的同时,在微观上做到了有活动、有互动、有效应。比如,人民大道快闪、“我与国旗合影”、“全民悦读·礼赞祖国”,以及各中小学拍摄的MV,都在本地引起了自然传播热潮。不少用户利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留言功能,进行评论互动,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