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在今后工作中,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赵季平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实践深处找灵感
本报记者 张丹华 周小苑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既是对我们的鼓励和引领,也是再一次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提出了高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正确创作导向,为人民多出精品。”赵季平代表说。
赵季平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要有精品意识,要到生活中间向源头活水寻找流淌的瑰宝来丰富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要静下心,要去掉浮躁,不要有功利心,要从心里流淌出作品。这个作品应该为时代立命,而作品也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本。
艺术工作者要创作出群众喜欢的、能和世界对话的好作品。赵季平在2017年创作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获得了很大成功。之后,在北美、东南亚、欧洲巡演,很受欢迎。“这部作品用浓郁的中国风讲述了中国故事,同时借用了协奏曲的形式和一些创作技巧。我体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王丽萍委员(上影电视剧公司编剧)
用心用情用功创作
本报记者 张珊珊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事业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爱护,特别是对文化工作的期许和要求,让我们非常感动。”说起4日的联组会,王丽萍委员依然难掩兴奋。
近年来王丽萍创作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生活启示录》《大好时光》等电视剧相继走出国门。“我很感恩我们遇上了伟大的时代,抒写新时代、表现当代中国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责任。”王丽萍认为,如何更深入地表现现实主义题材,如何观照当代生活的闪光点,如何更多地在作品里传递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在王丽萍看来,用心,就是全心全意投入,时刻牢记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用情,就是对人民要有真情实感,要用最朴素的情感去书写百姓故事;用功,则是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永无止境。
贾樟柯代表(第六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
守正创新引领风尚
本报记者 乔 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精准阐释了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贾樟柯代表说。
“总书记说,要用明德引领风尚。守正创新就是‘明德’的关键,为此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贾樟柯说,电影工作者要重视“德与艺”的问题,要归心以守正。“归心”意味着回归到艺术创作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用电影表现生动的社会实践;意味着提高业务水平,攀登艺术高峰;还意味着将自己的个人创作实践跟整个国家的发展融合到一起。只有做到这样的“归心”,才是真正的“守正”。
“文化工作者要在引领时代风尚、提炼时代精神、推动时代变革方面,展现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创作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作品。总书记重要讲话将指引我今后的创作实践。”贾樟柯说。
别必亮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出版要与时代同步伐
本报记者 刘新吾
“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其中‘与时代同步伐’排在最前面。总书记希望我们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别必亮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艺作品也要增添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国的深刻变化和近14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为出版事业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让出版事业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别必亮表示,作为一名出版人,要把好图书的政治关、质量关,主动策划一批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