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孩子》: 重现草原真情
“草原额吉”是文艺作品中常见的创作题材,刚刚在央视八套收官的电视剧《国家孩子》将镜头再次对准草原,用一个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故事,再现了内蒙古人民的善良淳朴,充分体现了草原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
《国家孩子》创作取材于20世纪60年代初自然灾害时期,政府将3000名江南受难孤儿送到内蒙古牧民家庭抚养这一历史事件。“这样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了解。”近日,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孩子》创作研讨会上,该剧导演巴特尔表示:“对于这个朴实的故事,我尽可能地用原生态的表现形式真实地表达草原的美、草原人民心灵的美。”
“这部剧不同于以往对于‘草原额吉’的表达,而是在很多细节上充分表达了草原人民背后的情感,并且运用4个孩子的人生角度作视角,非常新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
“既体现了文艺创作扎根现实的要求,又切中了当下大家对于质朴感情的审美需求。”是包括李准在内的多位专家对于《国家孩子》的共同感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国家孩子》在电视剧创作上给予了新的方向,展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如何表达国家关怀、如何表达社会苦难、如何表达人性深度,以及如何表达深层的文化思考包括对故乡、亲情的讨论等,《国家孩子》从文化提升的角度重新阐述了现实主义题材。
《国家孩子》编剧柳桦表示,为了准确捕捉内蒙古草原的真实信息,他阅读了60余本与内蒙古相关的书籍并做了详细笔记,聆听了大量关于草场退化的讲座,以期抓住草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精神内核。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国家孩子》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用个人命运讲述国家,用国家命运推动人物,将艰苦年代的温暖故事、辽阔草原的真情颂歌拍摄得耳目一新,以自然为美,向深处开掘,值得品味、深思和总结。
此外,各位专家还从不同角度对该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剧中可以把孩子们与马的感情写得再深入一些,不仅仅把马当作运载工具,而是通过对马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大草原;比如孩子们回到阔别了50年的上海,若能延续此前对人物心理拿捏的做法,借助音乐铺陈将情绪推向高潮将更具感染力。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推荐阅读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