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经济观察:三个月两度出手,中国稳外贸意味深长

2019-10-26 11: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经济观察)三个月两度出手,中国外贸意味深长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李晓喻)时隔三个多月,中国外贸再度出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外贸工作。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争端持续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正遭遇“寒冬”。联合国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严重放缓0.8个百分点至2%;世贸组织(WTO)更加悲观,将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预期下调至1.2%。

图为厦门东渡港。(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除了外部环境不佳,中国外贸还有自身问题待解。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中国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相当部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中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大而不强;在谋划运筹经贸规则体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就业和民生,关系到整体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和信心。在外贸发展遇到多重困境之际,加大稳外贸力度恰逢其时。

  如果说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外贸政策侧重于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如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动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合理降低保费,那么此次官方部署的稳外贸措施不仅针对“近忧”,更有“远虑”;不仅是为提振外贸增长,更有提高质量的考虑。

  例如会议明确,要实行差异化政策,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

  据官方数据,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已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9.5%,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正逐渐下降。

  这固然说明中国外贸正在提质增效,“但要使中国外贸获得更大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不可偏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历史进程还远未完成。分析人士认为,今后官方料将因地制宜出台更多政策,一方面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使其能够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另一方面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加工贸易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会议要求推动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同样是兼顾当前与长远之举。

  近年来,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正风起云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一系列大型自贸协定签署已不仅仅是为提振成员间贸易增长,更多是一些国家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的考量。

  目前,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经济体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居多,这使得自贸协定对中国外贸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加快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不仅是稳外贸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必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日前已经提出要推动与世界重要经济体商建自由贸易区进程。这或许意味着,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中,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

  此外,会议还提出加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设备、零部件等进口,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相对低迷。扩大上述商品进口既能满足民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又能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提振外贸增长,收到“一石三鸟”效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持续增加进口,将带动相关国家仓储、运输、加工等整条产业链的发展进步,相当于点着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反过来也有助于中国外贸和经济实现更大发展。”魏建国说。(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