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沿 | 5G之下,“万物皆媒”还是“媒融万物”?
编者按: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闻媒体对于5G技术的运用愈发广泛。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媒体充分利用和依托5G技术,推出云直播、模拟主播、VR看会等一系列全新报道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评。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如何看待5G带给媒体的机遇与挑战?新技术又将如何重塑媒体生态,赋能行业发展?请看本期“前沿”带来的分享和思考。
5G来临,媒体何为?
陈玉林
去年,5G牌照发放,打开了亿万消费者享用新科技的空间,也为众多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媒体行业运用5G革新生产手段,推进融合发展,尝试新科技带来的成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有许多亮点呈现,但这仅仅是起步、是基础。5G能够给予我们媒体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远远超过之前的历次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从应用角度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进阶层次。
第一,延续性应用。是指在原有应用场景、功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运用5G技术提高产品、服务的性能。这是目前各媒体单位最普遍的5G运用。实际上只是把5G当做一种新的传输技术,利用5G技术突破性的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替代现有卫星、专线等传输,极大提升信息传输的质量与速度,大幅降低成本,广泛普及推动直播应用,打破空间限制,改善用户体验。这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为应用者带来的最基础的进步,但这对应用者来说,却是一种“被动”的应用,是5G技术引领媒体应用。
第二,创新性应用。是指充分发挥5G技术的优势,主动提升改变现有应用场景、功能,实现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新手段,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为媒体创新型应用提供抓手。5G区别于4G的优长在于,需要大速率、高带宽的新型应用跑得起来、用得到位、做得高效,推进媒体行业视频信息高质高效传输常态化。如应用VR和AR传输接收视频信息,以往媒体行业为保证高清晰度,会提前录制好视频或者依托高带宽的固定链接,那样时效性、互动性和便利性会打折扣。真正的AR和VR传播体验自然无法实现,特别是AR要求实时交互性,只有依托5G能使其成真,这也意味着媒体行业的视觉传播将迎来AR/VR普适性、常态化的新时代,将引发信息传输与传播的质变。这是媒体“主动”引领5G技术应用,对媒体行业是创新性的,对5G的发展也是重要的驱动。
第三,突破性应用。以往移动通信技术以连接人为核心,现在5G利用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为多端口接入连接提供超大容量,让与人相关的万物互联,编织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众多角色的加入在丰富整个网络关系,也改变着我们对媒体、传播、内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
“相比4G是‘修路’,5G就是‘造城’”,这是通信运营商的说法,也是大家的共识。“造城”需要更多的角色,需要全民的参与,建设5G网络不再只是通信运营商的事情。
前几年我们看到传统媒体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产生了本领恐慌和阵地失守的感觉。那5G来临,万物皆媒,媒体行业是不是又要迎来危机?事实上,影响是相互的,行业间界限破除,媒介彼此渗透融合,也就为媒体提供了一个去影响所有媒介的入口,改变媒体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关系,重塑媒介生态,实现从“万物皆媒”到“媒融万物”的跃迁。
以自动驾驶为例,乘客在车上解放手脑,眼中所见、耳中所听、脑中所想等,都需要媒体多样的内容来供给,媒体作为综合信息汇集点的功用不仅没有丧失,反而得到更深层的发挥,媒体产品分发的场景更加垂直和精准,不是一个单纯的5G技术使用者,而是这座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智慧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拓展者。这才是5G给媒体带来的最大机遇。在全媒体时代,抓住5G新基建实施所带来的基础结构变革的机遇,立足媒体深度融合,主动转变角色,实现跨行业融合发展。
作为媒体行业技术与内容融合的排头兵,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在建设完成了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以及多个省、市级融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将加强对5G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5G技术与融媒体结合的新场景、新应用、新思路。主动拥抱新科技,利用好这一新引擎,以更好地服务数字中国建设,筑牢舆论宣传阵地。(作者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G,融合纵深发展攻坚战的桥头堡
天目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