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的读者 曹玲娟摄
8月12日至18日,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期举办。
“如期举办”,短短四字,分量颇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这是经过科学分析和审慎研判后的决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大考。如期举办2020上海书展,以‘阅读的力量’对此有所贡献,是上海出版人的责任。”
2020上海书展,如同一座文化灯塔,吸引着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当进入展会,手捧书籍的那一刻,他们拥有了精神生活常态化的实感。
如约而至:“安全”与“出彩”
在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南北入口处,喇叭一刻不停地提醒着:“参观人员,请出示身份证、健康码、佩戴口罩,配合安保人员有序入场。”蓝白两色的安检篷房装载了智能人体安检系统,出示身份证件和购票凭证,参观者即可实现无接触初检、安检、验票绑定。书展现场,志愿者高举“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提示牌。
这是一届如常的上海书展,又是一届特殊的上海书展。为了“安全”“出彩”,多了许多第一次。
往年,热情读者在主会场前大排长龙买门票是道别样风景。今年,为防止读者聚集,现场不再出售实体票。
今年书展依旧分日场和夜场,但首次划出日场与夜场之间的一小时,被人们戏称为“中场休息”。时间一到,现场广播响起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日场将于下午5时结束,请抓紧挑选心爱的图书。5时整,我们将进行场馆防疫消毒,请尽快有序离场……”
“今天去书展待了6个小时,全程人都不多。工作人员说,因为主会场限流了,参观者可能只有往年的几分之一,这样的体验太好了!”有读者说,“好几个摊位的工作人员主动拆包装给我讲解书里的内容,还告诉我网上买也可以,他们主要就是做一个展示。”
时至今日,书展的最大价值已非卖书,它更像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更多好书聚集在此,大家面对面交流,交换思想,碰撞心灵,释放出最大的文化能量。
“买书肯定是网上便宜。但书展上,小朋友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大人也可以找到一些意外惊喜,而不是网上推荐排行榜里的书。”另一名读者激动地写下感受,“其实我们来书展,买书真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专业人员的指导介绍,相互的沟通探讨,比网购更有真情实感。”
品质引领:“导航”与“导赏”
与严谨的防疫措施对应的,是一批批纷纷亮相的好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概括说:“书展主会场呈现的图书品种及活动数量均有所压缩控制,但出版人通过对好书精品的精准‘导航’与‘导赏’,让读者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主会场入口处,以“书香润泽人民城市”为主题,集中展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图书,特别是新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多个语种版本和习近平主席最新重要讲话的单行本等。
“对不对,查《辞海》。”书展首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辞海》(第七版)与广大读者见面。经1000余位编纂出版人员5年多的努力,这部总字数约2350万字、总条目近13万条的皇皇巨著,其中75%以上的条目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订或更新。
从第一位牺牲在上海街头的年轻党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牺牲的烈士,2020月度中国好书《革命者》再现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塑造了血肉丰满的革命者群像。该书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文学要书写民族最闪光的精神,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40余位浦东开发开放开拓者的口述资料,在《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一书中汇聚,从多个领域和视角记载浦东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为今天浦东的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历史视角。
与疫情相关的书籍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大热点。《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一书,此前已累计发行110多万册,其中80余万册向社会公益捐赠,并向国外输出英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19个语种版权,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公共卫生体系就像一盏路灯,亮着的时候,在路灯下行走的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而一旦哪一天路灯不亮了,人们才会有不安全感,才会体会到路灯的不可或缺。”这是中国-WHO新冠肺炎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吴凡的感慨。8月16日,吴凡和公共卫生专家汪玲合作撰写的纪实作品《当下与未来》在书展现场正式发布。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