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1月27日电 (记者 韩璐)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重庆举行多地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情况发布会。中新网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9月底,中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制定和推动出台许多重大医改政策文件,基本搭建起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体框架,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目前,我国在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面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姚建红说,在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方面,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
除此之外,大病保险制度也已实现全覆盖。2017年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五年多来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受益。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落实倾斜性医保政策,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在医保支付方面,姚建红指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大部分统筹地区开展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支付方式改革,超过200个城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达到100个以上。
药品保障供应制度完善方面,姚建红称,目前已经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建立市场主导的价格形成新机制。实行进口药零关税,推动下调抗癌药的采购价格,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在对39种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的药品开展谈判的基础上,又对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国家谈判,平均降幅达56.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
据了解,随着医药卫生领域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推开,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现“一升两降”: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10万降为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降为2017年的6.8‰。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