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同心圆) “栾疯子”的科技创业故事:做“难事”不做“快事”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栾疯子”的科技创业故事:做“难事”不做“快事”
作者 邢利宇 王捷先
“在网上我的绰号是‘栾疯子’,因为我的产品设想之前大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异想天开。如今,这些设想已经成真。”北京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电子商会会长栾润峰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他与中国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个人成长、创业创新故事。
1980年,栾润峰考入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一。毕业后,栾润峰回到江苏常州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栾润峰果断“下海”创办公司,方向依然是老本行——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当时会搞电脑和软件的人才,真是太少了。”栾润峰回忆说,当时除了个体工商户,所谓民营企业通常“挂靠”体制内。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后,民营企业逐步放开手脚,从1994年到1999年,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栾润峰的企业算是其中之一。
“常州以电脑信息化注册打印出的第一份工商营业执照就是我们公司,注册系统软件也刚好是由我公司开发的”,栾润峰自豪地说。
此后,栾润峰在江苏省用同一法人身份注册多家公司,“我把苏南市场连成片,社会上也开始有了‘市场’的概念”。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栾润峰认为,除了信息技术服务的“硬件”支撑,还有赖于“管理”这一重要“软件”支撑。
1999年,栾润峰来到北京,与中关村结下不解之缘。
2003年起,栾润峰创立的金和网络投入研发手机软件平台。如今,其公司在软件平台方面拥有的发明专利130多项;在办公自动化,协同管理平台都保持市场占有率领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研制APP超过130多万个,占全球在用APP的很高份额。
当选中关村电子商会会长6年,栾润峰观察中关村从技术贸易场所到科技原创聚集地的变迁,所遵循的发展原则是不做“快事”、只做“难事”,这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关村集合的是国际性事业和前瞻性思考,支持创新、允许失败。与很多产业园或孵化器不同,在这里首先看重产品的创意和技术水平,而不完全是财务收入。”
“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从‘跟着学’到慢慢‘独立走’,如今在某些方面开始‘带着走’,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他说,在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国家和社会应进一步认识到对核心技术投入的必要性。
谈到未来,栾润峰表示,将与改革开放一道“再出发”,用科技力量改善和服务社会民生。据介绍,金和打造的餐饮平台,目前已在中国近60个城市落地运行。
栾润峰还将目光投向智慧城市治理方面。用金和的生成与聚合发明专利,为城市的行政管理部门研制应用,并聚合成平台;市民通过手机APP办理相关业务,以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更远的将来,他希望用核心原创技术引领世界,为更多社会民生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