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家庭账本里的40年
“没有想到,我记的家庭账本成了改革开放的记录册。”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张心侠的老人。今年89岁的他居住在济南市市中区的卧龙社区,是一名离休干部。从1977年开始,他就记录家庭收支账目,这一记就是40多年。
在老人的收支账目中,明确记载了他1977年全年工资是739元。今年,他的退休金达到了172250元,增长了230多倍。而他整个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36倍。
“从我40多年工资收入情况的变化,就可以窥见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张心侠说。
精打细算过日子
张心侠家中的书房,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两柜子摆放整整齐齐的50余册“家庭档案”。里头有照片、信件、证书、聘书,其中4本厚厚的“家庭收支账目”是老人最珍视的。
账目里详细记载了老人一家,从1977年到现在40余年间的家庭收支情况。“有了这个记账本,每到月底时,我就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月收入了多少、开支了多少,若开支变了,是变在哪一项上。”
张心侠1949年考入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军队、地方医院、计生系统任职。
之所以想到要记账,他说,主要是因为当时日子过得紧巴,为了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开销,从1977年2月开始将每天的收支都记到本子上。
他的家庭账本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家庭收入,包括自己的工资、爱人的工资、其他收入;另一部分是支出,包括购物、为子女花的钱、生活费、其他零星开支。
从家庭账本可以看出,1976年,他家全年收入是2000元;1978年,全家收入为2128元;1980年,全家收入是3053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1980年以后,收入提高得更快更多了。
根据记账单,以每5年为一个周期计算,每个阶段涨幅都在50%以上,其中两个阶段涨幅达1.5倍以上。如今,他全家的收入比40年前增长了136倍。
居家电器见证生活变化
翻阅家庭账本,张心侠一家的重要开支一目了然,改革开放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改变也清晰可见。
上世纪80年代,电器是居民家庭用品的大件。“那时,大部分家庭买一台大件家用电器,要攒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而且还要有票证才能买得到。”张心侠说。
根据账本的记录,张心侠家的笫一台黑白电视机是1980年3月购买的,第一台电风扇是1980年6月买的,笫一台彩色电视机是1985年10月买的,第一台电冰箱是1987年2月买的,第一台空调是1995年6月买的……
“3个孩子都是80年代前期和中期结婚的。孩子结婚是家庭开支的大项,每个孩子结婚花多少钱,在我们的生活账中都有记录。”老人说。
他记得,那台黑白电视机的价格是518元,而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5元。也就是说,买这台黑白电视机花了他半年的工资。
现在,老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包括各种补助)超过万元,一天就有300多元,能买一台电风扇,半个月的退休金就能买一台大彩电。
即便是月收入5000元的普通城镇职工,购置常用的电器也不算多大的事了。“从购买电器的变化,就能透视出,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多么巨大。”张心侠感叹道。
高质量生活成为当下的潮流
“以前,家庭主要围绕着吃来安排开支。大家工资不高,食品、蔬菜、水果在市场上很少,吃饭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张心侠说。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常用来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通常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你挣的钱大多用到吃饭上去了,别的方面就没有钱可花了,不就说明经济收入有限吗?”老人说,上个世纪60年代,他虽没有记生活账,但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家里的收入主要用在一家人的吃饭上,恩格尔系数在80%左右。
后来,孩子们都陆续结婚独立生活了,老母亲也回老家居住。张心侠和妻子两个人在吃上的花费,已经大大减少了。不过,恩格尔系数仍然在40%以上。“这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生活水平提高还是比较缓慢的。”张心侠解释。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他家的恩格尔系数降到10%左右,近几年都在10%以下。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