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上海构筑超大城市党建新格局:基层组织强 绣花功夫深

2018-12-15 12:42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基层组织强 绣花功夫深——上海构筑超大城市党建新格局(下)

  社会治理如绣花。上海,身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面对的是其他城市尚未遇到或即将遇到的治理难题,社会治理难度更大,更需精细。

  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高度融合,上海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党建这根红线贯穿,社会治理下足绣花功夫,让超大城市更安全、更干净、更有序、更有温度。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是群众眼中“家门口”的服务站。

  走进市民驿站,一楼是综合接待大厅,设有党群服务、社区事务办理、养老顾问等敞开式服务窗口;楼上是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缝椅垫、做点心、看书写字、打康乐球,各得其乐。

  “子女都上班,早上把我送来,傍晚再接回家。我在这里吃得好、休息得好,想想这么大年纪了,真是福气啊。”82岁的夏娟娟乐呵呵说道。

  虹口区人口密度大,养老和托幼需求突出。针对“一老一小”照护、看病、取药、就餐、社区养老等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虹口在全区布局市民驿站建设。到今年8月,35个市民驿站全部建成,构建起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网格管理圈和党建活力圈。

  “社区是党委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神经末梢。”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爱军说,市民驿站就是在党建引领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上海充分整合政府、群团、市场、社会资源,在四级党建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的市新居民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60岁以上老年人占三成,租住人口近一半。面对老旧小区的治理难点和服务需求,市新居民区党总支把组织、动员、凝聚党员群众融入到“家门口”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家门口”服务体系。现在,市新居民区“家门口”184项大事小事“一网通办”,群众从“至少跑一次”到“只跑一次”,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市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周佩娟正在打印社保卡清单。通过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服务站工作人员视频连接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相关窗口,远程协办,不到一分钟就打印好了清单,并确认盖章。“过去是‘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现在‘群众动嘴’就行了。”周佩娟笑着说。

  破解困扰基层“老大难”问题

  “我今年92岁,在这6楼住了27年。”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池沟居民区居民毕振华,很期待即将装好的电梯。“9月份开工的,应该就快装好了。”

  在上海,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规模大、数量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市民对增设电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加装电梯,并没有那么简单。“是民心所向的事情,也是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池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贺卫东感慨。

  按照政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需征得楼道90%以上居民同意并签字确认,且不能有明确反对意见。但众口难调。住在底层的,用不上电梯,还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采光、侵占空间或带来噪音。

  “今年3月第一次征询,我当然不睬的,来几次我门都没开。”住底楼的叶年根阿姨,持反对态度。

  “整整一个半月,我基本上一有空就去做工作。最开始吃闭门羹,后来慢慢好起来。男主人是党员,家里人都在劝叶阿姨,楼道里其他居民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迫切意愿。”贺卫东回忆。

  “书记一趟趟来,也是为了大家。”叶阿姨性格干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想清楚了,不能为了自己而影响大家。”

  “有党组织出面,原来想象当中比较复杂甚至办不成的事情,一下子就在眼前实现了。”居民张建明说。

  长宁区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2011年曾推行过垃圾分类,后来不了了之。现在,这个居民区以中华别墅小区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先行、专业支撑,实现了95%以上源头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小区面貌显著改变。

  有序引领社区居民通过自治、共治、德治、法治,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有效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上海,在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不断求新求精、做细做深,垃圾分类处理、业委会建设等难题开始破解。

  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智能平台

  随着时代发展,上海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正呈现新的特征。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