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严惩权健,谈何严监管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
被丁香医生公号曝光之后,“保健帝国”权健集团迅速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最新消息是,天津市有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对诸多问题展开核查。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行动更为迅速,昨日已约谈当地一家权健养生理疗工作室,对其可能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要求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
有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自是让人拍手称快,同时也不免让人困惑:权健的存在已非三两天,而这么多年来,有关部门又做了哪些工作?有人细心梳理了权健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可谓劣迹斑斑,不仅有许多声称被其蒙骗的受害者站出来揭露权健,质疑和批评权健的报道也不在少数,各地有关部门更少不了对其进行执法和处罚。
但是,权健非但没倒,反而越做越大,摇身成为跨领域投资的庞大企业。这又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权健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洗白”了自己,还是那些质疑和批评者一一被“收买”了?为何有权威杂志前脚刚调查揭露权健夸大产品疗效等问题,后脚就将其吹捧为企业公民的典范?权健野蛮生长过程中的舆论监督生态变化,以及监管部门对其的态度变化,或是解读权健“成功学”的一把钥匙。我想说的是,一定是部门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哪一个环节或者多个环节缺失,才可能让权健变成今天这样的庞然怪兽。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回到问题本身,无论是昨日的权健还是今天的权健,其所涉及的问题核心并没有多少改变。与许多曾经轰轰烈烈崛起又轰然倒下的保健品企业一样,判断权健是否涉及违法违规的标准,就在于其是否越过了企业宣传、产品功能与销售方式的边界线。
简单讲,这要看作为保健品企业的权健,是否存在将保健品当作药品出售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与企业的产品宣传不无相关。保健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但许多保健品总是遏制不住宣传疗效的冲动。因为不宣传治疗作用,明显就不会有多少人购买产品了。权健在宣传其产品时有无夸大和误导消费者,这其实是很容易判断的事情,问题在于,权健为什么能够屡屡突破边界而不被彻查?
这些年来,保健品敛财的另一大法宝就是通过直销、传销等手段,不断吸引人员加入,而这些人员既是产品的消费者,也是产品的推广者。传销是被法规禁止的行为,所以权健一贯对外宣称自己是直销,而且也取得了相应资质。直销和传销一字之差,却涉及合法非法之区别。权健究竟是直销还是传销,相信了解其销售模式的都不难作出判断,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何以能对其睁一眼闭一眼那么多年?
权健这次是因为连癌症儿童都敢欺骗而触犯众怒。可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这家企业一直就游走在暗黑地带,它所干下的肮脏勾当,并不比这次程度轻微多少。就说那些因相信权健的治疗作用而花光积蓄的老年人,难道就该上当受骗吗?任何一家稍有良知的企业,都不敢声称“所有通过我(指权健董事长束昱辉)调理的白血病病人,没有一例不好的”。可这种荒谬言论,就这么荒诞地出现了。
照理说,有关部门刚介入调查,这里不该如此明确地下结论。但是,权健是否涉及违法违规的问题,难道不已经是明摆着的吗?我想,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类似权健的无良企业不再出现,至少不是如此厚颜无耻,横行无忌。一句话,不严惩权健,谈何严监管?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