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既不松口,也不松手”
——从外媒热评看十九大后中国反腐新进展
“在未来5年里,反腐力度一定不会下降。不只要打‘老虎’,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腐败高官;还要拍‘苍蝇’,即犯错误的基层干部。”这是俄罗斯《独立报》在十九大前夕对中国反腐动向给出的预判。当然,也有外媒认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步伐,会在十九大后“换一种节奏”。
党的十九大前后,海外舆论开始观察这场中国共产党刀刃内向的自我革命下一步的走向。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随着这一年渐入尾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自十八大以来开启的这场“打虎拍蝇”反腐败行动,“比中国现代史上的历次反腐败行动都要走得远”。
“中国的反腐斗争仍在继续”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这句话也被多家境外媒体在分析中国下一步反腐动向时所引用。
次日,习近平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申:“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此做出判断:继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肯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之后,习近平19日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传递出十九大以后反腐败工作将依然保持高压态势的信号。
距十九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和辽宁省副省长刘强两名中管干部相继落马。英国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援引新华社的评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
2018年1月3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仅仅一天后,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又应声落马……开年伊始,中国反腐重拳不断,“永远在路上”成为最鲜亮的标签。外媒评价称,中国反腐“既不松口,也不松手”,“新一届中央纪委上任后,用数字说明反腐力度不变”。
……
2018年10月7日,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被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他的例子证明,中国的反腐斗争仍在继续。”
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外媒认为,“压倒性胜利”一词值得关注,说明反腐确实取得不小成果。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引述中国学者的观点分析称,从政治局会议提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的要求看,高层对反腐严峻性有清醒认识,也清楚如果现在放松反腐,将会功亏一篑。
“一种新的反腐败体制”
2018年全国两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颇受外界关注的重要改革之一。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获表决通过。这一天,外媒敏锐地发现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变化:中国反腐机构的网站——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更名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刚刚过去的十三届人大上,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就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新加坡《联合早报》如是评论。同样的观察也来自奥地利《维也纳日报》: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外媒分析认为,中国的反腐败机构正在试点一种新的反腐败体制;宪法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在于把中国共产党内的反贪反腐行动,上升为国家行为,统管整个公职人员队伍。
美国《世界日报》指出,国家监委整合监察部、反贪总局等机构,旨在实现反腐工作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西班牙《国家报》发现国家监委的工作方式是:国家监察委员会将与中共的纪检机构中央纪委进行融合,这两个机构将共用办公地点和工作人员。BBC中文网在一篇报道中引用外媒中常见的“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调动了近150人至新成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2018年4月1日,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深夜落马,成为国家监委成立后被查的“首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注意到:“在通报措辞上,与以往的省部级官员落马时‘接受组织审查’不同,王晓光是‘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