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可可托海:矿坑变身地质公园

2019-03-19 17:07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可可托海:矿坑变身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风景

  郭少华摄

  可可托海位于中国的西北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的一座小镇。透过飞机舷窗,只见连绵起伏的雪山和苍翠松柏将这片土地包围,蜿蜒的额尔齐斯河穿流而过。以“海”命名的可可托海不是海,哈萨克语译为“绿色的丛林”。它因丰富的稀有矿藏被公认为“天然地质矿物博物馆”。如今的可可托海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实现了从矿区到地质公园的转变。

  寻找转型出路

  可可托海有着震惊世人的稀有金属矿藏。早在上世纪30年代,牧民们就时常捡到透明漂亮的石子(海蓝和碧玺),克拉通克铜镍矿是地质工作者郭志善在捡蘑菇时捡到黑色矿石偶然发现的。

  穿越茫茫雪原,我们来到与可可托海人命运紧密相连的三号矿脉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采掘,三号矿脉从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峦,变成深达250米的巨大矿坑,坑壁上的13条盘山运矿车道呈螺旋状攀升。1999年,三号矿脉因锂资源枯竭正式停采,可可托海进入了“后矿山时代”。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我们终于找到了靠生态修复和旅游转型的出路。”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经理谭胜利说。他是一个“矿三代”,他扎根在爷爷、父亲曾经工作的矿区上继续为可可托海服务。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轻松。谈到如何处理可可托海工矿区已使用40余年的尾矿库,谭胜利告诉我:“三号矿脉在历史中共开采出700多万吨的矿石,这些矿石当中有300多万方矿渣。于是我们将尾矿堆改造成广场和接待中心,然后进行覆绿。”

  可可托海的华丽转身还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讲解员付静介绍,1931年富蕴大地震把大山撕开了一道14米深的口子,这个断裂带在目前为止堪称全球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迹观测点。

  去年10月,这个阿勒泰山脚下的美丽小镇依托地震断裂带、额尔齐斯大峡谷、三号矿脉等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建成了我国第3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的约塞米蒂”。

  北疆明珠旅游公司党委书记高升告诉笔者,可可托海自2012年独立工矿区转型以来,以三号矿脉为核心打造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工业旅游之路。如今,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已升级为4A级景区,企业转型步伐加快为后续工业旅游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发展有了新动力

  转型成功后的可可托海并未止步于单一的地质公园建设,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业让可可托海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光是2018年全年来可可托海旅游的人数就将近15万人!”看到家乡发生如此可喜的变化,谭胜利非常开心。“很多人把家里面收拾得很干净,搞家庭住宿,接待游客到家里品尝哈萨克美食。旅游旺季时,3个月就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今年1月,来自国家教育、科技等不同领域的20余位专家来到可可托海实地考察。参观完阿依果孜矿洞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科普与继续教育中心秘书长马润民建议,把体验与科技实践和创新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们到阿依果孜矿洞里面,边体验,边结合眼前的矿产资源开展研学。

  如今的可可托海,汇聚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与资源,同时又是全球地质专家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是创建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优选之地。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