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鲍安琪
“3·21”爆炸不是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第一次发生事故。2007年11月,园区内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化学爆炸,导致8人死亡,5人受伤;2011年11月,该园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致使下风口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多名员工中毒,40人住院。
2011年2月,因一则陈家港化工园即将发生爆炸的传言,响水县近万名居民连夜逃离,4人在那次“集体逃亡”中不幸遇难。
更严重的是,事后多位当地居民都表述,如果再有爆炸的说法,他们依然会选择相信。因为,化工园带来的安全隐患,多年来一直让他们无法释怀。
从苏南转移到苏北
响水县所在的盐城市位于苏北地区。据江苏省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苏北和苏南虽一江之隔,但两地之间的贫富差距却已大于国内东西部的差距。经济上巨大的落差,也给苏北的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连云港市灌南县常务副县长李占超曾向媒体表示,“我们不是想选择什么产业都可以的,只要有企业愿意来,县里就很高兴。”本世纪初,灌南县刚刚开始成立工业园区时,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配套也不全,只有化工企业认为这里外部干扰少,愿意来投资。
化工企业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污染大的特点。这个行业的高利润也使得其在产业转移中备受承接地地方政府的青睐。
与此同时,苏南的产业发展正经历腾笼换鸟,化工企业在当地失去了发展空间,面临外迁。
事实上,江苏以化工立省,上世纪90年代,受惠于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苏南发展出了一大批小化工厂。这些化工厂从诞生之初就有技术不足、规模小、污染大的特点。于是,这些企业一边带着苏南经济起飞,一边造成了严重的化工污染。
本世纪初,苏南地区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开始对区域内的化工企业进行整治。2002年至2004年,江阴市共关停和取缔了25个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对267家污染企业要求限期治理。2005年,江阴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因环保问题关停了30家企业。
除了环保上的压力,把工厂迁往苏北也给企业自身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2004年左右,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陆续把生产基地迁至苏北。该公司市场管理部一位姓王的处长说,“由于(苏北)税收、土地政策相对优惠,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投入多少,第二年就能做到盈利。”
2006年,《中国新闻周刊》对这次化工企业的大迁移做过封面报道。当时记者了解到,2006年在苏南地区的开发区中,一亩地30万至40万元的价格都被认为是相当便宜,而苏北有时只需一两万元。同样要建造厂房,苏北地区要比苏南节省20%~30%。在劳动力费用上,1000元左右的月工资在苏南地区还经常出现“工荒”,而在苏北,月工资只需500~800元。
此外,苏北各地方政府还出台了减免税收的多项优惠政策。“除去增加的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综合比较,苏北会比苏南低30%左右,对于那些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这个差距是很有诱惑力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田伯平说。
苏北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苏南企业的转移互为需要,使双方一拍即合。在2006年的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自苏南,他们开列的项目清单中,化工、印染、金属电镀等污染较重的行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常州市牛塘镇工商所个体与私营协会会长董根元曾在2005年带领本镇的企业家到苏北地区考察。当地政府不但以警车开道,还给企业家们的车辆颁发了“绿色通行证”。“有了这个证件,交管部门是不能随便查的。”董根元说,当地官员们的热情使他们印象深刻。
《中国新闻周刊》还得到一份政府各部门招商任务表,上面显示县委各领导按规定对点挂钩服务企业,各行政部门几乎都有引资任务,其中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劳保局、国土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和卫生局这些单位每年必须完成一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引进。
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893个,总投资641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高达82%;2005年仅1~11月,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总投资达到702.3亿元。
不断扩张的化工园
作为盐城市“北三县”之一,响水县曾被视为苏北的传统贫困区域,发展工业已经成了该县政府多年来的夙愿。响水县东沿黄海,北部灌河流经,具有发展化工产业的地理优势。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