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中国木拱廊桥营造老艺新生

2018-11-15 12:32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大安乡亭溪村,一座暗红色的木拱廊桥横跨村尾静谧的小湖上,飞檐翘角、古香古色。桥名“福星桥”,长36.6米、宽5.1米,由村民们自发筹资于2016年9月建成,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景观。

  在寿宁县斜滩镇镇区虎口滩,也有座全长106米的双孔木拱廊桥,双拱跨度86米、桥宽6.8米、高20米,是目前中国最长、最宽、最高的双拱木拱廊桥。

 

  斜滩镇镇长徐飞说,斜滩镇内曾完整保留着10多座古廊桥,后因洪水冲毁和年久失修而荡然无存;如今,民间众筹修建了这座廊桥,恢复了古镇曾经的人文盛景。

  木拱廊桥,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寿宁县现存老木拱廊桥19座,为中国最多,年代序列也最齐全。

  近年来,寿宁县政府与民间力量群策群力,已先后重建7座木拱廊桥,使之成为留住乡愁、感受乡村人文历史、延续廊桥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也得到复兴,不仅有一批老木匠回归造桥,也吸引新生代参与传承。

  与许多同行一样,已经放下斧头扛起锄头种地为生的老木匠吴宗善,2011年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多雄的邀请,又开始了木拱廊桥的建造。

  “虽然年龄大,在外工作的儿子叫我回家休息,但我还不想‘退休’。”今年70岁的吴宗善说。

  郑多雄告诉记者,在8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请回了当地10来名转行的大木作匠人,辗转闽浙各地建造和修复木拱廊桥14座。

  虽有不少人“回归”,但寿宁县博物馆馆长龚健指出,从事技艺的匠人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无古建筑修复资质,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愿从事技艺学习,如今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处于青黄不接的传承困境。

  让郑多雄稍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郑晖民加入了木拱廊桥建造队伍,随同父辈们一同建桥。

  从基本功开始,练斧法,学用斧子、锯子、刨子,刚开始手经常被磨起血泡;与老师傅们一起抬四五百斤重的木头,一天下来,手脚酸疼得无法动弹……郑晖民说,当时真想放弃。而经过两年多的磨砺,他决心“把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传下去”。

  寿宁县不久前首次举办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与志愿者培训班,也让郑多雄看到了希望。该培训班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授课,有专业理论教学,也有现场实际操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廊桥营造技艺的传承队伍。

  在寿宁县住建局工作的李振,是一名廊桥文化爱好者。参加培训班后,拥有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学习造桥技艺,“将来有可能加入郑多雄的队伍,一起组建建筑公司”。

  郑多雄表示,希望有专业资质的人才加入,一起组建仿古建筑公司,那么手工艺人就有了长久的保障,薪火相传也更容易些。(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