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电 题:民生调查局:在菜市场,触摸城市的温度
作者:谢艺观
“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知何时起,传统菜市场少了,盒马鲜生等新零售超市越来越多。
承担着人们的吃食,可讨价还价,充满着烟火气的传统菜市场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图为北京一家菜市场内景。 谢艺观 摄
市场里的人情味
现在很多人忙于工作,把吃饭这件事情交给外卖,锅碗瓢盆长久不用,早已积尘。
对一些老年人来说,逛传统菜市场已成习惯,那里有新鲜的蔬菜,有可以讲价的老朋友,有能货比三家的商品。
他们清楚地知道商贩里哪家的鸡蛋最好,哪家的肉最足秤,哪个老板最大方。
“番茄3块4。” “零头抹去吧。” “肯定给你抹,3块吧。”
“对了,你外孙回老家了啊?” “嗯,由他爷爷奶奶带着呢!”
边和老朋友们聊着天,边挑拣着商品,不知不觉间在北京帮闺女带小孩的李大爷手里已被大袋子小袋子填满。
有时候想起做红烧鱼,“老林,给我来一条鱼,”“老张,红烧要用啥来着,帮我配好吧,我等会儿直接拿走。”
不像在超市需要逐一挑选,说话间,菜市场摊点的老板已经把东西准备好。
图为北京一家菜市场里的水果摊。 谢艺观 摄
家住河南的80后小江在家时总爱陪着妈妈去逛菜市场。
小区离菜市场有1公里,妈妈退休后每天会在9点半左右出发,逛两个小时回家,休息一会儿开始做午饭。
“我一在家,她就会做很多菜,买的菜也会比平时多,她的腿脚又不好,我就总会陪着去。”
小江对菜市场的记忆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
大概四五岁,她就跟着妈妈去逛菜市场,以前的菜市场里有她的太多回忆。
像菜市场旁边的小吃摊,她不知道光顾过多少次。再如,菜市场中间有一个菜摊,有一次她帮妈妈买菜被骗,从此再也没光顾这家菜摊。
长大后,小江去郑州工作,住的房子旁边只有一些菜店。
受妈妈要去菜市场买菜的影响,隔两天她就要骑着电动车去菜市场。
得益于长期的买菜经历,她明白什么样的蔬菜新鲜,知道如何挑选西瓜,了解各种肉要做什么菜。
聊着天,挑拣、比较,转眼间车篮子已被装满,对她而言,“满载而归,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图为居民前往菜市场购物。 谢艺观 摄
喜欢去菜市场的还有60岁的王婶。她逛家门口的菜市场几十年了,这些商户就像她的邻居。有些干了20多年的,孩子上学、结婚,她都知道。商贩们也知道她爱买什么菜,甚至提前帮准备好。
“有些时候,拿的钱不够,都是东西先拿回家,下次再给。”
她也常逛超市,但哪天钱不够,超市是不会让她拿着东西回家的。
这些人情味,让王婶总爱来这买,“互相照顾着嘛。”
老商户的无奈
菜市场里,人们擦肩而过,购买着想要的商品,看似热闹。但在北京丰台的一家菜市场里干了二十多年的商户老王知道,菜市场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再。
“现在来买东西的人少了一半。”
这句话里包含着太多的无奈。
菜市场里面的商户多是和老王一样的河南人,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自己的孩子从学校到结婚生子,这家菜市场也从辉煌走向没落。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