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大别山北麓村庄精准扶贫 人均收入破万村民笑开颜

2018-12-05 16:54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网六安12月5日电 (夏莹)路变好了、房子变新了、村民心情变好了……在大别山北麓的一个村庄里,贫困户的数量越来越少,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距离春节还有些日子,村民们却早早地准备起了年货。

  时隔一年,记者又走进了元圩村,该村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岔路镇的南部,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群众收入不稳定,2014年被列为霍邱县重点贫困村,共建档立卡172户302人。

图为刘琴准备晾晒年货 夏莹 摄

  “如果没脱贫,哪舍得买鸭子吃?”66岁的蔡顺德是元圩村的脱贫户,他正和老伴蹲在地上打理四只鸭子。他告诉记者,这些鸭子腌制后,留着过年吃。对于蔡顺德而言,现在的生活,是以前不敢想的。身患肺肿瘤的他,吃药、检查都是一笔大开销,以前每年仅医药费就要花费近6万元,而现在,“351”(即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的实施,他每年只需支付近4000元的医药费。“今年海螺集团给我们村里150户各买了200只鸡苗,我今年养了220只鸡,现在卖了一部分,今年养鸡的收入在17000元左右。我还在村里做保洁员,每年工资7200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养鸡、就业等收入加在一起,进账约36000元。

  “要想富,先修路”,元圩村投入了近80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新修及加宽村组主次干道20.4公里,其中海螺集团投资了220万元,修建了3.7公里的海螺大道。路修好了,不少村民也买了三轮车方便拉农货。38岁的毛德军也经常出现在村道上,而几年前,他因患尿毒症致贫,三年的时间,他除了治病从未出门与人交流。走进他家,记者见到了他的妻子刘琴,她笑着告诉我们:“毛德军和同村的出去了,现在我们夫妻俩比以前乐观了许多。”

  据刘琴介绍,以前小两口在外打工,生活安定,可在2011年,毛德军被查出尿毒症,这个家庭也就此陷入绝境。刘琴说:“当时真是生无可恋,查出病后,我们到处借钱治病,三年用了50多万元,后来真的治不起了。”村里看到他家的情况后,在2014年将其纳入了贫困户与低保户,享受到了医疗与教育的扶贫政策。毛德军每周要透析3次,以前每月要花费12000元,如今每年只要3000余元便能治病,他们的孩子上了初中,也免除了住宿费等费用。

  看到希望的夫妻俩,也开始养鸡、养虾、种水稻,通过自销、收购以及村里的电商平台,他们的农产品常常供不应求。村民用上自来水后,刘琴还给家里买了台洗衣机。为了补贴家用,她在2015年自学考了保育员资格证,如今还在幼儿园里找了份工作。“人的心态很重要,村里的帮扶让我们学会要抬起头向前看,所以我现在在村里组了个广场舞队伍,带着村民跳舞,改善心态,锻炼身体。”

图为元圩村的就业扶贫驿站 夏莹 摄

  该村书记费传国介绍,村民养鸡、养虾等都有补助,村里还给村民提供了公益岗位增加收入。2017年,元圩村人均纯收入10520元,比2013年增长31%。如今集体收入也有所提高,据了解,2017年底,该村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未脱贫仅剩11户27人,到2018年底,预计通过光伏电站及光伏农场等,集体收入可达40万元,又将有5户16人脱贫。(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