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陈家强: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给金融创新带来巨大机遇
■人物介绍
陈家强 著名金融学者,2007年至2017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主力发展香港金融市场,此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2018年7月起担任WeLab资深顾问,同时在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
龙沛智 亚洲领先金融科技集团WeLab创始人及CEO,曾任渣打银行东北亚地区贷款业务主管、花旗银行亚太区风控主管,香港金融科技协会创始董事会成员,香港贸发局及香港总商会顾问。曾获《亚洲银行家》颁发的“2017年度创新领袖成就奖”。
香港虚拟银行或在年底诞生,日前在香港金融科技周公布的这一消息引起内地与香港市场热切关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深港两地在金融与科技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开放融合趋势逐步显现。近年来,香港正积极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快速推进移动支付,抢占各大线下消费场景;另一方面,鼓励设立虚拟银行,放开非金融机构参与限制,吸引了内地不少科技巨头、金融科技公司提交牌照申请。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把握金融创新机遇?呼之欲出的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将带来哪些创新?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前院长陈家强、WeLab创始人及CEO龙沛智,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机遇及未来。
虚拟银行:以更开放市场提升金融服务
日前举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年底将会发出。今年5月30日,香港金管局发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明确指出“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截至8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收到29家机构递交申请,除了中国平安、渣打银行(香港)等传统银行外,还有腾讯、蚂蚁金服、WeLab等金融科技创新企业。而WeLab是其中唯一创始于香港、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公司。
香港设立虚拟银行将带来什么?陈家强认为,过去香港银行业发达,服务多元化但相对较为传统。发放虚拟银行牌照将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香港金融市场,从而推动香港银行改革。
衡量虚拟银行成功的一个坐标,是能否改变市场生态。“如果香港经验获得成功,我期望中国内地也可以进行参考,如何通过开放市场改变、改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陈家强说。
龙沛智补充说,虚拟银行的设立将会带来两方面红利,一是吸引更多金融科技领域的全球人才来到香港,将更多国际领先技术带到香港;二是给香港银行业引入更多竞争,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受惠者最终是用户。“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事。”
湾区融合:深港优势互补明显
发展金融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课题。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金融科技周期间的发言中表示,香港是发展金融科技的理想地方,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7000万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的消费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之一,蕴藏巨大机会。
在陈家强看来,改革开放40年来,湾区协同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港商到深圳、东莞开设工厂,主要是利用土地及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出口贸易。如今,香港企业则是利用香港传统优势与深圳科技优势深度融合,基于深圳辐射全国市场,同时希望未来能够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国际市场布局中。“只要把香港、深圳和广州等湾区城市的优势融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做大做强。”
如何把握优势,搭乘未来湾区发展的东风?早在2013年起,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的陈家强就开始关注香港金融科技的初创环境,在他看来,金融科技成为发展香港金融中心的重要课题,和巨头公司相比,创业公司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以WeLab为例,它是为数不多的创立于香港并同时在香港与内地同时拥有领先业绩和庞大客群的金融科技公司。“截至2018年10月底,WeLab有3300万用户,接近20%的用户是在大湾区,大湾区对我们的发展非常重要。”龙沛智说。
“如何运用大湾区的人才、地理和市场三个优势很重要。”龙沛智认为,历经数轮金融周期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学到全球金融经验和教训,香港传统金融尤其是风险管理等领域人才储备丰富,但在创新科技尤其是软件开发方面则是软肋,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结合香港的金融经验与深圳的科技、互联网人才优势。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