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互联网+督查” 标准化质控体系助力环保督查高效

2018-12-10 15:15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互联网+督查” 标准化质控体系助力环保督查高效

  作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亦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称“水十条”)中最难实现的任务之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近年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今年5至7月,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分3个批次,对全国30个省70个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开展了现场督查。10月,两部委又联合开展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巡查”,分15个组重点对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上次督查时进展缓慢的地级市进行“回头看”。

  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督查标准是如何建立的,认定结果是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等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关注。带着这些疑问,人民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走好“五步法” 标准化质控体系是必要的保障

  《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指出,按照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经验,全面摸清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环保督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城市黑臭水体督查标准化体系是提高督查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初衷,生态环境部水环境司处长王谦对记者说道,“‘五步法’是否能走的扎实、走的长远事关专项行动的成败,而走好‘五步法’的决定因素是实事求是,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要有一套标准化的质控体系,以保障工作方式接地气、工作作风严谨务实。在督查阶段有32个组,800余人次,巡查阶段有15个组,派出近400余人,这么多人员,每个人的工作背景、专业、认知水平等有较大差异,在判定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质控体系,就会出现结果的偏差。建立统一的标准是为了双向质控,一方面控地方,地方的问题别漏报,别我们发现不了。第二是控专家,专家得在同一个评定标准下工作,如果认定标准的宽严不统一,得出的结论也不见得是合理的了,这是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初衷。”

  “建设一套标准化的质控体系并不容易,我们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了6个统一,包括统一的工作流程、统一的监测方法、统一的公众调查对象、统一的督查问题清单、统一的黑臭消除标准、统一的证据采集要求。”王谦说。

  统一工作流程 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每个督查组都设置组长、副组长、技术组长、专家、执法人员、监测人员、宣教人员,《2018城市黑臭水体环境保护专项督查工作手册》中明确了每个人的任务分工和职责,在各组到地方开展督查和巡查之前,我们都会组织培训,目的就是让大家充分了解这个工作的要求和工作流程。在现场开展工作时,建立了“3会2查1结果”的标准化工作流程。“3会”即工作前的组内碰头会,明确小组划分和任务分工;对接动员会,向地方宣贯督查的目的和意义;每日例会,讨论甄别问题、部署第二天的工作,“2查”即查资料、查现场,“1结果”即一套督查结果,包括督查报告、一河一档等。

  曾在黑臭水体整治行动中多次担任技术组长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中心研究员高红杰谈到,“这是固定的工作流程,每个组都按照这个工作流程走,在10多天的高强度工作中,保障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推进,同时实现了以各黑臭水体为对象的各项任务无缝衔接,保证每个督查组对要求的全部工作内容都有核查。”

  统一监测方法 数据真实可靠

  水质状况是判定水体是否消除黑臭的一个重要指标。保障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真实性是能否让大家信服的关键。为了建立监测数据质控标准化体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定了《2018城市黑臭水体环境保护专项督查监测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每个黑臭水体至少要在起点、终点和中间设置3个监测点位,保障采样点位的代表性。

  “取样、化验分析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开展,保障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溶解氧需采用现场原位测定,氨氮采用实验室分析测定,由于氨氮指标的测试需要在实验室开展,分析水样要及时运输后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实验室分析,并且由属地监测站和督查组专家同时进行分析,双方结果偏差在15%以内时,以属地监测结果作为最后结果;偏差超过15%时重新取样分析,最后由实验室分析人员和督查组专家共同签字确认。”曾参与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专项督查的监测人员孙仓如是说。

  统一公众调查对象 群众满意是首要判别标准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