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做主播带动乡村新活力
武乡县农民任利红的直播画面。
这个冬天来得很早,河北省沽源县长梁乡韭菜沟村村民张永红农闲在家。没想到,一次凑热闹的经历,竟让她找到了“在家赚钱”的新办法。
她看到好几位村民朋友都在微信转发一条培训消息:在沽源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将举办电商实操培训班,让农民也能成为网红主播,足不出户即可卖货赚钱。
抱着凑热闹、试一试的心态,12月4日,她也来到了培训班现场。经过短短3天培训,她和许多村民一样,从对直播、微商、电商等概念一知半解,到逐渐入门、上手实操,并通过直播、小视频等形式售卖自家土特产,收获自己的电商“第一桶金”。不少学员还在培训班的微信群里“炫耀”:“我的直播和小视频已经开始赚钱了。”
张永红觉得,自己和许多村民一样,正在通过互联网逐渐跟上时代的节拍。“虽然在农村,但比城里人活得自在,以后没事了用手机做点小生意,日子就更美了。”
一边剥着玉米,一边直播卖货
在沽源县,像张永红一样逐渐跟上农村电商节拍的农民越来越多了,而在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区,一群和张永红一样的农民则走在了前面。
和沽源一样,位于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武乡县是典型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缺乏创收手段。2018年春节前,北京中农服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尝试带领经过培训的农民,在“一直播”等直播平台上发起“年货大集”直播活动,教授农民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推介、销售自家农产品。
在两周的直播活动中,许多武乡农民第一次注册直播账号,开设直播间,在镜头前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讲述自家农产品的春种秋收和营养价值。让他们惊喜的是,所有参与直播的农民都获得了订单。在“年货大集”直播示范效应下,武乡县越来越多农民加入到直播卖货的行列,“中农服农民主播团”也正式落地武乡。
任利红就是武乡县“农民主播团”的一员。前些年,她一直跟随老公在外打工。2017年11月,听说村里举办了“微商培训班”,可以学习在手机上卖自家农货,她专门请假回家参加了培训。经过培训,她开启了自己的农民微商之路,但因为流量太少,她的农产品无人问津。
2018年2月,在中农服组织发起的“年货大集”直播活动的带动下,任利红在家一边剥着玉米,一边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直播。在直播间里,她晒着自家种的小米、苦荞茶、手工挂面,也聊着村子里的新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中旬的一场直播中,有一位北京的客户在直播间听了她介绍的武乡小米,马上加了她的微信,订购了2.5公斤小米。4月的两个晚上,她又通过“直播+微商”卖出了800元的苦荞茶。
逐渐增长的订单坚定了任利红做直播卖自家农产品的信心。她开始每天通过直播介绍自家的农产品,还教购买者用这些杂粮做家乡的美食。今年新小米成熟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她家的3500多公斤小米销售一空。
据中农服沽源电商示范县项目经理戎涛介绍,类似的故事还在很多农民身上发生。在武乡县,有做挂面的农民通过“直播+微商”,一个月销售额超过4万元;在沽源县,有几家农家乐通过“接地气”的直播,吸引了数十位北京、天津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有一位60多岁的李大妈直播自己制作手工棉裤的过程,月销售额达8000元,挣得比村里一些年轻人还多。
既要脱贫增收,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名农民正式加入“农民主播团”项目,还有数百名农民在接受筛选和培训。这些农民主要来自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新疆等地,大多是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家庭困难的普通农民,而且中老年女性占绝大多数。
如何教会这些基础薄弱的农民用好直播,并且还能卖出货?戎涛和他的同事雷荃琴刚开始也犯难。“来参加培训的农民都是50岁以上的,40多岁都算很年轻了,这么多人连淘宝都不会用,咋办?”
雷荃琴觉得,每个村子里需要有一两个成功案例,才能带动大家的热情。
在给河北、山西等地的农民培训时,这个外号“瑶族小妹”的小姑娘经常拿自己打比方。两年前,在家养病的雷荃琴通过网络平台发现,中农服公司在尝试帮助农民通过直播卖货赚钱。病愈后,她也开始学习这种模式,并在2017年加入中农服公司,成为其中的一名培训师。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