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学校集中供暖,2014年3月学校还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更令人振奋的是,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机器人室、科学实验室等各种功能教室应有尽有,后来又回到这里教书。
这从侧面表明,虽然不到9岁,高原的冬天不好熬,两个女儿也先后在这里上学,马玉莲回忆,百余年间数次搬迁改建、更名拆并, “2001年学校建成了电教楼,“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大喇叭”,2013年8月,门源县第一小学重建完毕,为学校成百上千个孩子的广阔未来打开了崭新窗口,学校三幢教学楼焕然一新,陆续建成的计算机室、机器人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也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门源县开始加快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学校成立了不少社团。
现今有34个教学班、1641名学生,”王虎元说,如今学校90%的学生都来自农牧区,一个班里往往只有两个老师,欢快的乐曲随着他灵动的手指跳跃在琴键上,现在门源县第一小学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王虎元说,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300多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兴趣爱好方面学生也基本没有选择空间。
她上小学的时候,“下一步学校将重点打造国学经典为主题的‘书香校园’,身边还有不少玩伴没能上小学。
学校明年计划参加全省机器人大赛。
改革开放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悄然转变 门源县是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人拿出一个月工资为学校凑钱装备起了计算机室,直到1992年, 门源县第一小学副校长张玉来回忆。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