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守卫高压线路的“特种兵”

2018-12-15 06:2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退役军人风采录】

  他曾是鄂尔多斯武警支队机动中队的一名战士,现已成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技术能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带领团队创造了连续4069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纪录,2015年创造了内蒙古地区220千伏线路“零故障、零跳闸”纪录;他主持的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多项成果获全国优秀创新成果奖。

  他就是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电业局输电管理处高级技师郑璐。

  从事高压输电线路维护检修工作十几年,郑璐身穿迷彩服、肩挎望远镜,行走在沙漠、戈壁和荒原,一年四季风餐露宿,与同事一起用双脚丈量着14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记得第一次跟师傅练习爬十几米高的电线杆时,师傅只用几分钟就爬了上去,而郑璐却用了很久。于是,练技术、练胆量,成了郑璐每天的必修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郑璐登杆走线、带电作业,在百米高空的高压线上身轻如燕,被大家戏称是“超人”和“蜘蛛侠”。

 

  在郑璐眼里,输电工人就是守卫高压线路的“特种兵”,他常说“当兵要站好自己的岗,输电人就要守好自己的线”。2006年6月,乌海地区一条重要的220千伏线路损坏,需要立即修补。线路位于山谷上空,距离地面垂直位置70多米。郑璐主动承担了这次的检修任务。谷深、风大、距离高,他感觉自己像风筝一样在导线上荡来荡去。他双手紧握导线,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强迫自己镇静,微调身体位置,一点点地向前挪动,100米远的破损处,竟然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他掏出钳子,一只手固定位置,一只手小心修剪破损导线。4个小时后,当郑璐攀下铁塔,全身都被汗水浸透,绝缘服脱下来都是水。

  作为输电维修人员,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为了把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学懂弄通,郑璐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请教,利用一切时间从书本中“充电”。如今的他已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了专业技师,掌握了15个输、配电项目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可通过开展带电作业,保证不间断供电。

  由于工作性质艰苦和责任重大,输电工人同样要具备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作风和斗志。在输电处,郑璐推行军事化管理,从领导到职工,只要去线路工作,全都着装整齐,出工前必须集合站队、清点人员、宣读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他用严格的纪律和安全标准保护大家生命安全,促进团队和谐。

  为了紧跟输电先进技术,郑璐不断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带电作业工具的发展动态和先进技术。针对输电线路易受工业污秽影响发生故障,他研制了“电动硅橡胶绝缘子清扫器”,可在输、变电设备带电运行情况下,对脏污绝缘子进行清扫,操作起来灵活方便,大幅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避免因停电检修造成用户损失。经过一年使用,创造经济效益33多万元,该成果一举拿下公司、自治区、中国质量协会成果三项一等奖。

  2011年,以郑璐名字命名的“郑璐职工创新工作室”,吸引了基层职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来。为了使输电检修更加安全高效,郑璐摸索出一套工具加工、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工作方法,开发出多项管理型创新成果。在线路巡视方面,他着手推行“线路巡视个人包线制”,将维护模式由原来集体型转变为个人包线制,打破了“大锅饭”。个人薪酬定级、评先推优,一切用分包线路的安全状况“说话”,使“机械”式的工作“活”起来,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肩负着“播撒光明”的神圣职责,郑璐坚定地做着一名常年守卫输电线路的“特种兵”。

  (本报记者 刘小兵)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