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山西农村电影放映员:坚守50年见证光影变迁

2019-02-23 12:23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网长治2月23日电 (李庭耀 尹琨)“我跟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从1969年到2019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王树贤当了半个世纪的电影放映员,见证了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变迁。常年操作电影机和胶片,让王树贤的手显得格外粗糙,今年已经67岁的他仍然从事着电影放映工作。

  从胶片电影机到数字放映机

  1969年,17岁的王树贤入伍,开始接触电影放映,从部队复员后,他到长子县电影公司工作。

  “最早的电影胶片是易燃片,在运送和使用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放映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地盯着片窗。”王树贤告诉记者,以前农村交通不便,放映设备又沉,放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换一次胶片。

常年操作电影机和胶片,让王树贤的手显得格外粗糙,今年已经67岁的他仍然从事着电影放映工作。 王维宁 摄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成立。2007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据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官网显示,目前,全国已成立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线330条。

  王树贤现在是长治银光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长子县工作站的一名放映员,以他所在的长治银光院线为例,目前已有数字电影放映设备212套,每年放映公益电影近4.5万场,观影人次达1760万左右。

  王树贤告诉记者,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内置高清影片,操作简单便捷。只要把电源接牢固,插入解码卡,按几个按钮,放映出勤率和放映安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更为重要的是,以超大银幕、高清画面、震撼音质回归农村的电影,又成了村民们眼中的“香饽饽”。

  从高潮到低谷再回暖

  “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特别受欢迎,谁家娶媳妇、过生日,甚至盖新房都会放电影。许多村民会跑到邻村看电影,每次放映前撑开银幕的那一刻,大家就一片欢呼。”王树贤回忆起农村电影放映供不应求的“鼎盛时期”。

在影片内容上,除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片、戏曲片外,像《红海行动》《战狼2》这样的新片、大片的订购量也逐渐增加。 王维宁 摄

  随着电视、录像机的出现和普及,农村电影放映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红火。“有整整4个月时间,我的电影机放在家里没有动过。”王树贤说,“不少放映员那时顶不住压力离职了,但我不想转行,我对电影有爱心和信心。”

  王树贤的坚持有了回报。1998年,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实施,提出在21世纪,实现在广大农村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从2005年开始,“财政买单,送电影下乡”在全国推行。2017年起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则再次强调,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地区观看电影条件,统筹保障农村地区群众观看电影需求。

  “只要创新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王树贤也一直想方设法找回曾经失去的观众。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改装的一个话筒。“暑假期间,村里的孩子特别多,他们抢着拿我的话筒广播放映信息、表演节目。”王树贤说,“我让孩子们排成一队,轮流广播放映信息,村民听到孩子们的声音,自然都出来了。我还利用放映开始前的时间给大家讲解影片内容,尽可能留住观众。”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农村电影放映让村民有了重新聚在一起闲话家常的地方,再次找到了邻里间久违的亲切感。为了让更多农村群众拥有舒适的观影环境,国家开始推行农村室内固定放映点的建设,让村民看电影从“看到”向“看好”转变。

  离王树贤家不远的琚村电影院的建成正是得益于此。作为山西省首家农村室内公益高清数字电影院,琚村电影院于2015年春节建成并投入使用,辐射周边9个村庄近万村民。放映厅内配备了空调、座椅、音响等设备,视听效果与商业影院并无二致。

  从一部反复看到几千部随便挑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