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37度】
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中新网客户端2月27日电 题:独生子女护理假,只能看上去很美?
记者 张尼
百善孝为先,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孝道”二字一直深深根植人心。
但伴随着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开始负重前行。
儿女漂泊异乡无暇回家探望父母,老人生病无人照料,“上有老下有小”分身乏术……
面对“80后”、“90后”赡养父母的困境,不少省份出台了护理假政策。然而,政策能否真正落地破解难题?不少人心中打了个问号。
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分身乏术的“80后”:拿什么照料我老去的父母?
2018年对于33岁的北京男孩李浩来说,过得并不轻松。下半年,年过六旬的父母相继病倒,让这个独生子感到力不从心。
去年秋天,李浩的母亲因为做胆囊切除术住进了医院。因为怕父亲忙不过来,他特地从公司请了一周的假照料母亲。
“虽然手术并不大,但家人还是在医院忙得团团转,每天往返在家和医院的路上,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太累了。”
回忆母亲生病住院的日子,李浩说自己当时整个人都是麻木的,白天要和父亲轮流照顾母亲,晚上回到家以后还要利用睡前的一点时间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祸不单行,母亲出院没几天,李浩的父亲又因为劳累得了一场重感冒。
“实在没有假可请了,父亲也不愿意麻烦我,每天只能自己硬撑着去门诊输液。”李浩说,那段时间他才真感受到,曾经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父母已经变得如此脆弱。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
按时间推算,这批人正是“独生子女政策”的践行者。当年独享父母宠爱的“80后”,如今不得不面对为父母养老的“分身乏术”。
李浩说,自己有时候都不敢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当父母都年迈不能自理后,该何去何从?
“父母很开明,他们总劝慰我,将来自己会主动选择去养老院,不用我来负担,但作为子女的我们真的能做出这个选择吗?”李浩说。
资料图:春运期间的北京西站。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异乡漂泊的无奈:回家看看成为“奢侈品”
李浩纠结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在父母身边尽孝,对于独自异乡打拼的90后“北漂”女孩林妙轩来说,“回家看看”甚至都成为了奢侈品。
从读大学起,林妙轩就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转眼已经快十年的时间,这期间,她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爷爷奶奶的时间越来越少。
“工作之后假期更少了,有时候一年只有春节的几天时间可以回家。”
2017年,林妙轩跳槽去了一家新公司,职位和待遇都提升了不少,但是她变得更忙了。
“入职的前两年公司都没有批准休年假,连春节也是在北京过的,回家探望老人变成奢望。”林妙轩说。
伴随着近年来的人口流动,像林妙轩这样为了发展漂泊异乡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他们的父母则变成了“空巢老人”。
此前,曾有网上有调研数据显现:工作后,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过30天;20%的人陪伴父母的时间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的时间仅有7至9天;而22%的人陪伴父母的时间竟然不到7天。
前几年,林妙轩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老家的爷爷奶奶日渐衰老,她突然意识到“时间有点不够用了”。
“有次回家,爷爷奶奶为了迎接我,提早好久就板着小板凳去院子里坐着等了。二老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和我在一起的日子真的所剩无几。”林妙轩说。
各地护理假政策一览
“护理假”能让独生子女不再负重前行吗?
面对“421”的家庭模式,如何让负重前行的独生子女“喘口气”?
近年来,为了应对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难题,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出台过相应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早已明确提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