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厉害 80后白发民警会读心 嫌疑人都在他面前认栽
人物:巴南区土桥派出所民警张熠 特点:善于抓细节、警觉性高 荣誉:获市公安局和分局嘉奖15次
张熠和同事们一起开会,对案情进行分析、交流分享破案的经历。
张熠指着自己几年前拍的警官证上的照片说,“很多人不信我是80后”。
张熠在警容镜前整理自己的着装。
安静的审讯室,犯罪嫌疑人A某低头沉默。明明证据就摆在眼前,管你问什么,始终不开腔,这样的“滚刀肉”往往考验的不光是你的耐心,更是说话的技巧。
“来,我们唠唠家常。”迎面走来的白发民警不急不躁,拉来凳子坐在A某旁边,一双大手轻轻拍了他的后背。
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在这间审讯室里展开,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看起来轻描淡写,却始终剑拔弩张。
“可以哦,你原来的工作不错嘛,为啥非要干违法的事嘛?”
“唉,这也是没办法。”
“哦嗬,认了嗦!”
5个小时后,A某一个不留神,间接承认了犯罪,胜负已分。
这位白发民警就是巴南区土桥派出所的张熠。2月26日,本报曾刊发了4年时间黑发变白发民警张熠的报道,不少市民也对张熠的日常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短兵相接 一间审讯室就是两个人的战场
“这边差不多了,那边再问问情况,应该就行了!”昨天上午11时,巴南区公安分局土桥派出所里,在审讯室待了两个小时的张熠走了出来。
一桩小案子,两个嫌疑人都是“老油条”,商量好了死活不承认——一个闭口不言,一个满口胡诌。所里的民警几个来回下来,始终问不出个所以然。
作为值班领导,张熠自然要出马。“不开腔的先放到,我先问问这个话多的。”
审讯室里,张熠和嫌疑人开始了交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张熠和嫌疑人从工作聊到生活,从生活再聊到家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看似和谐的一场龙门阵,吹牛的越发膨胀,话越来越多,张熠耐心地听,眯成缝的眼睛,始终锁定着嫌疑人的表现——表情、动作、神态、语言……张熠在等待,等待着对方疏忽大意的那一瞬间。
一个小时后,嫌疑人言语中透出了案件相关信息,张熠马上掐住话头,直指案件,对方一时语塞。张熠抓住机会,抛出手里掌握的情况的一部分,让对方感到措手不及。
嫌疑人依旧负隅顽抗,打算开口继续编。“眼神开始飘,眼球往天上转,这一看就是要说谎。”张熠马上从对方的表情看出了意图,打断对方,继续抛出手中掌握的其他线索。嫌疑人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随后长叹一声。
言语奏效,且正中靶心,后边的审讯势如破竹,案件已经算基本告破。整整两页的笔录,张熠做得认真精细,放下笔录纸,他又走向了另外一间审讯室。那里,仍旧有一场硬仗要打。
读心审人 阅历、经验、耐心、技巧都不能少
张熠,1980年1月出生,2000年从重庆警校毕业之后,曾经在特警总队工作。“那个时候,天天训练,身体好得很,138斤,全是肌肉!”摸了摸自己满头的白发,张熠眼中自豪满满。2011年,张熠被调到土桥派出所当民警,因为经常熬夜工作,到2015年时,他的头发都白了。
“审人,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阅历,经验,技巧,一样都不能缺。”说起办案子,张熠坦言有些民警可以很快掌握,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掌握。“实际应用中,少一样,都无法奏效。”
刚开始接触案件时,张熠也是个菜鸟,但当时组里的师傅们言传身教,他也在大量案件中摸索,成长很快。“一年至少办两百个案子,都是在实际应用中摸索。”
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都有描写审案民警的题材,有人甚至根据这些结合心理学,整理出一套心理阅读的“模板”。在张熠看来,实际应用中效果不好,因为这忽视了犯罪嫌疑人的个异性。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性格、心理成熟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不同,这意味着使用模板类的教程无法去阅读所有人的心理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毒贩在应对警方审讯时,就像是个石头人,滴水不漏,如果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别说审案,交流都无法成立。这个时候,作为敲门砖的开场话语就很重要,不仅要用刺激对方心理的话语来问,更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
几年前,一个毒贩被捕,在审讯室里不发一言,不管谁说话,就像睡着了一样,甚至让人怀疑这人是否还有意识。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