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3月2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徐超超)陈亩毛今年76岁,家住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新桥村,是村卫生室的一名医护人员。五十年来,陈亩毛一直扎根基层,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965年,在生产大队担任会计的陈亩毛,被群众推举成为一名“赤脚医生”。推举原因很简单,他毕业于德清一中,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在此之前,陈亩毛从未接触过任何医护知识,也没想过要当一名“赤脚医生”。
考虑到村里的现实需要,时年21岁的陈亩毛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当时“赤脚医生”的工作主要是防病,需要太多的医护知识,加上有一位老师傅帮带,当时的陈亩毛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时间一转,到了1967年,村里办起了合作医疗,陈亩毛被派到了德清县人民医院进修。经过两年左右的系统学习,陈亩毛积累了不少医护知识,“赤脚医生”当得也更有底气了。
“深造”回来,陈亩毛的事更多了。他的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防病,而是开始替村民们看起了病。正因如此,那时村民们经常能见到背着药箱的陈亩毛,行色匆匆地穿梭在田间地头,为村民把脉问诊。
陈亩毛在工作中 姚海翔 摄
“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小病小痛都在村里治。村民白天要集体劳动,只有晚上才有空。”陈亩毛回忆,在七十年代初期,便有两个患有肺结核的村民,犯病时间总是在凌晨两点至三点。于是,陈亩毛经常在晚上徒步两里路前往他们家中,替他们打针、挂盐水,一直坚持了两三年。
到1983年,陈亩毛已经为村民提供了将近20年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得村民信任,因此全票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从那以后,陈亩毛一手拿着农具,带领村民们搞生产;一手拿着药箱,守护着村民的身体健康。
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91年,陈亩毛从村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全身心投入到“赤脚医生”的工作中。
2000年后,村里的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规范。但同时,陈亩毛的年龄也越来越大。2009年,陈亩毛退休了。但考虑到陈亩毛在村民心中的信任度极高,对大部分村民的身体状况也了如指掌,因此村委特意向上申请,让他继续留在卫生室,为村民服务。
“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会打麻将,退休之后,我也不知道待在家里该干些什么。”陈亩毛说,村里的卫生室也确实需要人手,所以他也愿意继续待在村里的卫生室,发挥自己的“余热”。
如今,由于制度规定,村里的卫生室不能再替村民进行打针、挂盐水等医疗行为,陈亩毛也不再被称作“赤脚医生”,工作重点变成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内容。
即便如此,陈亩毛仍然没有一丝松懈,在记录本上,认认真真记录着卫生室接待村民的具体情况。“别看现在不看病了,但事情还是很多。”陈亩毛说,现在村里仅患有糖尿病的村民就有五六百人,需要定期走访,了解村民情况,“光走访这些村民,就得花上一个多星期。”
从毛头小伙到古稀老人,陈亩毛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待就是五十多年。今年,陈亩毛有了退休的想法,“等再过几年,自己就走不动了,那时候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当谈及为何能坚持这么久时,陈亩毛只说了两个字——责任。就因为这简单的两个字,“赤脚医生”陈亩毛却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一直守护着新桥村的村民。(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