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逐梦的光明使者——国网北京王府井变电站巾帼班记事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奋斗逐梦的光明使者——国网北京王府井变电站巾帼班记事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关桂峰、庞元元
地下19.4米,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也没有手机信号,有的只是电气设备、电缆……这是位于繁华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座地下变电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建站20年来,它的“主人”却一直都是女职工。
夜幕下的王府井大街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变电站内的她们却正在紧张值班、巡检。20年如一日,她们安于寂寞、乐于奉献、勤于钻研,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执着,为周边商家、万千人家送去光明、确保安全。
精益求精 确保万无一失
5日一大早,结束了长达24小时的值班,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王府井变电站党支部书记许文静从地下走到了地面。她长舒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
长年工作在地面之下的人,更懂得新鲜空气的珍贵,更珍惜湛蓝天空的美丽。“深呼吸、喘口气、看看天,这都成了我们的标准化动作。”许文静笑着说。
今年41岁的许文静1999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王府井变电站工作。当年,这座亚洲第一座总容量达75万千伏安的220千伏全地下式变电站建成投运。自建站以来,这里都是女职工担当运维重任,也被称为“巾帼班”。
为什么这个地下变电站都是女职工?记者了解到,由于保电时要一连好几天,很枯燥,很多男同志都受不了这个寂寞。而且很多变电站在郊区,这里条件更好,也是对女性的一种“照顾”。
进入保电期间,许文静和“值长”韩苹、值班员童潇举着手电下到地下二层,穿行在一条条电缆间巡查。在狭窄的电缆夹层,最低矮处的电缆还不到一米,只见她们猫着腰轻巧地钻过去,再跨过两排并行的电缆,步履轻捷。
地下三层,每层约4000平方米,111级台阶……值班人员每隔4小时要对站内所有设备做一次检查,在重要的保障时段,每2小时巡检一次。
开关室,101面开关柜一字排开,她们需要在上、中、下三个测试点检测有没有异音。检测完,相当于做300个深蹲。韩苹说,更难的是在夏季,开关柜就像一个个“小火炉”,汗水顺着安全帽往下滴,湿透了工作服。
倒闸操作更是要上上下下几十次,每一个操作都不敢省去,一定做到万无一失。
迄今,这个变电站已安全运行了7000多天,完成重大供电保障5000多天,输出电量220亿度,实现运行操作零差错,供电可靠性达百分之百。
代代女职工 棒棒接续干
许文静有个“宝贝”——一个不起眼的、封皮已泛黄破损的笔记本。在这里面,她密密麻麻写满了操作要点,手绘的一个个回路图清晰明了。
她至今难以忘记,刚工作头几天,师傅丢给她一张系统图说:“你今天就看这图吧。”许文静心想,这也太简单了。不一会儿,她跑去告诉师傅,没想到师傅不以为然:“看懂了不够,还要记下来。”她只好下笨功夫,一点点地抠细节、一遍遍“转设备”,边画图边加深记忆。
由于王府井变电站自身的特殊性,很多工作方法无法参照其他站,给工作增添了难度。建站后,张建英、苏京文等老一辈变电运维女职工就带领着年轻一代刻苦钻研。因此,王府井变电站也是个“出经验”的地方:“巾帼班”率先应用“定置管理”,提升变电站的标准化水平,这项经验也被北京市供电公司向全系统推广……
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许文静当上“班长”后,十分注意“传帮带”。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组织工作交流会,让大家轮流讲讲心得体会,不断总结经验。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毕业的“90后”童潇说,自己学的就是电力专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是她的“小梦想”。平时她还把使用Excel的小窍门,拍成小视频,发在群里和大家分享。
心灵驿站磨砺钢铁意志
由于工作期间不能离站,所以变电运维人员的吃住都在站里。
到了午饭时间,许文静端上自己最拿手的可乐鸡翅、炖牛肉。“工作辛苦,要吃得好!”许文静爽朗地笑了。
考虑到要给一线变电运维人员减压,国网北京电力于2017年在这里建设了巾帼心灵驿站。
亮紫色的沙发、浅黄色的茶几、乳白色的梳妆台、一面大大的镜子,几盆绿植点缀其中,心灵驿站布置得十分温馨。墙上还悬挂着她们的十字绣作品——京剧脸谱、福字等。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