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月嫂市场:“低于15000元,客户都不敢用”
徐丽华打电话给家里,小儿子的语气明显不太高兴。二女儿也曾说过气话,告诉她别回来了。相比之下,大女儿要成熟得多,她只是问:“妈,我看你老在朋友圈里发你做的菜,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啊?”
做月嫂12年来,徐丽华最大的敌人是“困”。“只要一坐下,我就左一个哈欠,右一个哈欠。”她长期处于缺觉状态,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
即便躺在床上,婴儿已经安顿好,徐丽华心里也总是悬着一根弦,从来不敢深睡。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天最为难熬,一晚上能睡两三个小时就算幸运。只要听到一丝动静,她就要立即爬起来查看。
凭借护理技能和一手好厨艺,初中学历的徐丽华目前一个月收入近两万元,折合日薪将近700元。在月嫂圈内,她也被称为“金牌月嫂”。
在北京,“金牌月嫂”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预约徐丽华的雇主最早也已经排到半年后。有的夫妻还没怀上,就提前一年跟她打了招呼,偶尔还有生二胎的回头客找来。因此,她从来不愁接不到单子。
火爆的市场下,是科学育儿观念普及、社会角色越分越细的现实。另一方面,月嫂行业中也渗杂着一些不和谐音符,诸如月嫂素质参差不齐,主雇矛盾多发……
北京,妇女们参加阿姨大学的月嫂培训课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4小时待命
徐丽华今年47岁,打算干到55岁再退休。
1991年,徐丽华从老家河南来到北京闯荡。她从饭店服务员做起,两年后改做配菜员,之后又做了八年厨师。因为做菜手艺好,有老乡推荐她去做育儿嫂。就这样,徐丽华转了行。
三年后,她从育儿嫂升级为月嫂,又一步步成为金牌月嫂。工资从一开始的八百多,涨到后来的两三千、五六千,一路升至如今的小两万。这个数字,是她老家信阳平均工资的四倍多。
很多朋友觉得羡慕,徐丽华会跟她们解释:“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体会得到,可以说长年累月见不着太阳。”
月子里的宝宝睡眠多,但一晚上会醒来好几次。宝宝醒了,徐丽华要抱给产妇喂奶;宝宝排泄了,她要收拾卫生;宝宝哭了,她要哄着睡觉;宝宝睡了,大人没有睡,她也不好意思去睡。
这样的情形每晚都在发生,夜复一夜,难免无聊。为了赶走睡意,徐丽华有时会在产妇喂奶的空档翻一翻手机相册。她拍摄的几百张照片中,带过的宝宝和自己做的美食占了绝大多数。
看手机的前提是雇主对此不介意。有的家庭担心辐射会影响孩子发育,要求月嫂不能随身携带手机,只能放在客厅,需要的时候再去拿。
整个白天,做饭、刷碗、洗衣服占去了徐丽华一半的时间。产妇吃完早餐,两个小时后就要加餐,再过两个小时,又到了午饭时间,下午仍有一次加餐。一天下来,徐丽华至少要做5顿饭。
按照行规,月嫂只需要负责母婴两人的护理和饮食,但徐丽华还会帮产妇家人做饭。作为一名不挂靠家政公司、全靠口碑接活儿的私人月嫂,她总是尽可能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干。为了给雇主留下好印象,她自愿去做很多服务内容之外的事情。
宝宝每天要洗一次澡,吃完奶要轻轻拍嗝防止吐奶,前半个月还必须把黄疸看住。遇上奶水不足,徐丽华要给产妇按摩通乳,结束后帮着做产后修复,隔一阵子还要做次汗蒸。
活儿看起来并不重,时间总是被填得满满当当。碰上体贴的人家,徐丽华可以在产妇和宝宝午休期间睡上一个小时,醒后继续忙碌。
“金牌月嫂低于15000元,客户都不敢用”
和徐丽华靠口碑接活儿的私人月嫂不同,来自四川的李文惠、来自黑龙江的王月娥(化名)都是家政公司旗下的签约月嫂。
月嫂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张路军介绍,来北京做月嫂的人来自东北的最多,其次是河北和山东,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基数大,离北京近。
张路军说,来应聘的月嫂要进行筛选,一些识字太少、精神比较偏执,或是体检有问题的人会在第一轮被刷掉,剩下的人再接受培训。培训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也有的会培训两个月。内容包括护理、家务、礼仪、行为规范等。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