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塞外粮仓”河套地区5.6万亩水稻喜获丰收

2019-10-24 05: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记者李云平、恩浩)深秋时节,被称为“塞外粮仓”的内蒙古河套地区5.6万亩水稻喜获丰收,平均单产达700斤,平均每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

  宽广的稻田、整齐的垄道、饱满的稻穗……10月22日,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5000亩水稻开镰,标志着河套地区水稻全面收割。进步村党支部书记陈茂伟说:“我们这里地处黄河沿岸,耕地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农作物保苗率低。今年我们集体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在治理盐碱地的同时发展稻鱼蟹共生项目,预计亩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可充分保障村民的土地收入。”

  与此同时,五原县套海镇1.4万亩有机水稻也正在加紧收割中,预计亩产可达1000斤。套海镇镇长宋培义说:“这里距离黄河较近,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收入低。今年初我们实施土地整治工程,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在治理耕地盐碱化的同时将逐步带动周边4个贫困村的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记者在磴口县有机水稻基地采访时看到,当地农业部门正在组织机械对上千亩水稻进行收割,配套的四轮车及时回收稻米,确保颗粒归仓。该基地负责人杨军说:“我们种的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采用有机牛粪施肥,平均亩产量400余斤,按照19.8元/斤的批发价格计算,每亩能产生7000—8000元的经济效益。”

 

  巴彦淖尔市地处我国河套灌区,农田灌溉主要依靠黄河水,历史上曾经大面积种植水稻,最大面积达79万亩。后来因地下水位抬高、排水系统不畅、盐碱扩散等原因,产量连年下降,当地政府于1979年禁止种植水稻。近年来,随着当地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重度盐碱地、沙地变良田,又见稻浪起伏的景象。

  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张华介绍,近几年他们通过试验、示范和小面积推广,在盐碱化较重地区利用现代科技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已由2016年的1000多亩增加至今年的5.6万亩,单产提高到700斤左右,平均每亩纯收入提高至1000元。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