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亲朋好友齐相聚,免不了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俗话说“小酌助性,大饮伤身”,但从神经科医生的角度来说,酒精是没有好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何在过节饮酒时注意避免相关问题,以减少对神经系统的伤害并预防诱发相关疾病?北京和睦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鲁明为大家答疑。
神经系统包括“中央”和“地方”,前者以“脑”为代表,后者以“周围神经”为代表。无论“中央”和“地方”,对酒精的伤害均十分敏感。
酒精对“大脑”的作用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酒局刚开始时,大家比较“拘谨”。一旦酒过三巡,大家就放开了。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被兴奋了起来,同时防御值降低。此时表现为兴奋、多语、头晕。如果继续喝,就会出现小脑症状,表现为行走不稳、语言含混不清、辩距不良、共济失调。此时,已经进入醉酒状态了。如果再喝,就会出现谵妄、胡言乱语、呕吐、严重共济失调、神志不清。此时,酒精对“脑”产生抑制作用,饮酒者进入昏睡状态。达到这种饮酒程度是非常危险的,其一,酒精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导致呼吸麻痹;其二,呕吐会导致误吸,从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或窒息。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不同,因此,不能以酒精摄入的绝对值来判断中毒程度。对于缺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人群来说,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导致严重中毒。因此,在聚会中,大家一定要文明饮酒。一方面知道自己的酒量,不要来者不拒;一方面,也提倡“酒桌文明”,不要不停的劝别人饮酒。
一次大量饮酒的另一个重大危害是有可能成为“卒中”的诱因。以前在公立医院,每年过节期间的急诊室,都是各种卒中患者相聚的地点。“我来和睦家后接诊的第一位溶栓病人也是在酒桌上发病的。”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和情绪的剧烈波动,极易诱发脑血管病。如果已经有卒中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等,饮酒时突发卒中的风险更大。
长期慢性饮酒对“脑”的损害也不小,一方面,酒精对脑本身具有毒性;另一方面,长期饮酒会导致胃粘膜损伤,对营养特别是对维生素B1的吸收变差,从而导致Wernicke脑病。持续的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称为Wernicke脑病三联征,严重的可导致记忆力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尽管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1可以使症状减轻,但往往不能痊愈。
说完了“中枢”,再来看看“地方”。一次大量饮酒对周围神经的危害也很大。饮酒后的睡眠缺少翻身,对神经丛造成压迫损伤,典型的如“臂丛神经病”。患者饮酒时很开心,但第二天起床时发现一侧上肢完全麻痹。这是由“臂丛神经”受压导致的非特异性炎症,要经过长期治疗才能恢复,甚至不能完全恢复从而留下后遗症。
而长期慢性饮酒更可导致“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会有四肢远端难以形容的麻木疼痛,非常痛苦,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瘫痪。此外,酒精还是“不安腿综合征”等一些列疾病的诱发因素。
难道酒精对神经系统没有一点好处吗?答案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不是说喝少量“红酒”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健康的“地中海饮食”就包括红酒啊!确实有这种说法。不过保护血管的不是酒精,而是红酒中特有的“白藜芦醇”。而且已经有新的证据表明,对于酒精不耐受的亚洲人,“白藜芦醇”带来的好处远抵不过“酒精”带来的坏处。
除了对神经系统的毒性,酒精对肝脏、胰腺等器官均具有毒性。一次酗酒对肝脏的损伤相当于一次小型肝炎。而酗酒极易导致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由于饮酒带来的注意力下降、共济失调等症状更容易带来继发伤害。
综上所述,平时不喝酒,节日少喝酒,才是健康之道。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