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一、名记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且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名言: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理想信念和忠诚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只有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他才能变得勇敢坚强,在艰苦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面前,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才能不追名逐利、不患得患失、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黄埔军校的大门上写着这样的标语:“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从此门走出了一批元帅和一大批将军。想当名记者,也应以此对联为座右铭。像新闻界老前辈黄远生,为当记者弃官而不做;邵飘萍虽三次入狱,多次被追捕仍矢志不渝;邹韬奋一次入狱三次流亡,仍坚持宣传抗战;范长江为宣传报道红军事迹,从成都出发,历时10个月,经川西,过西北,绕贺兰山,跨内蒙古,后到达包头,途经48个县市,总行程达6000余公里,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记者担负着传播信息,颂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净化社会、引导舆论的重任。名记者们虽然各自有自己的个性、天赋、情商,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忠诚。他们把“天下为公,担当道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记在心上。今天的记者,不必再像前辈们那样经常面临生死考验,但当下的记者面临的诱惑仍然是很多的。诸如封官许愿、有偿新闻、职业越界、媒介寻租、新闻侵权、职业腐败等仍屡见不鲜。对记者的正常采访写作,进行威胁、恐吓、诬蔑、诽谤等也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一个立志成为守望国家和社会的记者,必须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来抗拒金钱美女的诱惑,严格自律,不越底线,始终保持记者应有的道德和高尚人格,永远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
二、名记者必须认真读书,修好文、史、哲
清华大学李彬教授在给学生上课时,打过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他说,“史学相当于人的骨骼,文学相当于血肉,哲学相当于心智。没有这三种营养,人势必长成歪瓜裂枣。史学不足则身体欠佳,文学不足则瘦骨嶙峋,哲学不足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1]。无独有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2]无数事实证明,文、史、哲有助于激发想象力,而想象力是成就大业的原动力。因此,名记者在文、史、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很深厚的功底。学识浅薄的记者,那些“万金油”记者是不可能写出记录时代的名篇佳作来的。名记者由于认真读书,因此他们在采访写作中,总是以历史学家的目光审视新闻事实,以哲学家的思维认识分析新闻事实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以文学家优美简洁的语言描写展现新闻事实。他们所写的新闻报道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是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时代画卷真实、客观、全面地向受众呈现,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对社会产生着影响和引导着时代前行。他们的作品不是易碎品,而是历史文献。
三、名记者必须有崇高的新闻职业操守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并善于深入采访、深度思考,恪守新闻的真实性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史,名记者们面对优越的政治地位、社会荣誉以及金钱美女的诱惑而不动摇的职业操守,面对诽谤、冷眼、贫困、软禁、杀头等压迫而不妥协退却的大无畏精神,他们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永远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
名记者们留下的无数新闻名篇,都是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奔波数月,行程千里,采访数十人甚至几百人,绞尽脑汁、潜心思考、精心推敲、反复雕琢,最终才给后人留下的传世之作,可谓每篇佳作背后,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名记者应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发现新闻的天才能力。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