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主题报道 立意深远角度多样
“新春走基层”期间,经济日报社记者(右一)与返乡的人们分享采访中的瞬间。
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和优势。在全媒体融合传播的新语境下,2018年,各媒体不断探索和努力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在做好纸媒报道的同时,也通过移动客户端、手机报、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和感情,不断扩大主题报道的政治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开展多年,是新闻战线的重要品牌、是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抓手。今年年初的“新春走基层”更是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展开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看到,今年,各媒体把“新春走基层”作为宣传战线大学习大调研的重要内容和成果的集中展示,在向群众学习中,在基层调研中,展现了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良好风貌。在一篇篇报道和一个个新媒体产品中,不仅有真真切切、欢欢喜喜的身边故事,更藏着记者的点点触动和份份情意。
在全国两会期间,精练又准确地表达成为更多媒体在竞争中突围的撒手锏。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代表委员履职的一年,对此,各媒体依据自身定位纷纷出品特色内容产品,在营造大会气氛、吸引读者关注、引导人们思考方面不遗余力,用组图、侧记、名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呈现和解读全国两会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涌现出不少亮眼设计。而由《人民日报》推出的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中国一分钟》,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短视频《现场19秒》《洋记者看两会》等都成为现象级媒体产品,引发了广泛的转发和关注。而地方媒体也创作和呈现了众多既有厚度又有温度,既有特色又有创意的融媒体产品,取得了不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18年是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10年前,当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之时,全国的新闻媒体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灾区;灾后重建,媒体同样对四川这片土地保持着高度关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中央媒体及各地方媒体持续关注10年的汶川故事,让我看到,要缅怀更要成长;让我们看到,除了回望还可以前瞻。10年,在这片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川蜀大地,生命依旧在怒放。
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如何在报道内容上出新、在报道形式上出彩,是2018年各媒体不断思考与实践的。
在各媒体的报道中我们感受到,“扶贫的重点不仅是送政策、送粮油、送畜禽、送帮扶资金,更迫切的是要送思想、送观念,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越来越多的媒体将这一思想传递给了受众。可以说,媒体在宣传报道角度和内容上摒弃了旧观念,通过宣传脱贫典型的示范推广效应,鼓励贫困户转变旧思想,树立新观念,积极与外界沟通,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实践者。无论是短评、编后语、记者感想还是采访日记、专家点评、幕后花絮,各媒体均适时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拓展报道的深度、广度,增强可读性、可视性,丰富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报道,为全国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当然,在此次梳理中我们还发现,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在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报道中,融合报道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一次采访,多点开花,可以说,达到了最大化、最有效的传播效果。
今年,还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通过全国媒体宁夏行等活动,重点关注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以及“全域旅游”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生动实践及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展示宁夏各族人民砥砺奋进60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中央媒体尤其是广西地方媒体则通过广西影像、广西故事、独家策划等,让我们看到了“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