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粉丝群体习惯用语的形成、发展与影响

2019-01-17 23:1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摘要】随着当代偶像粉丝群体的扩大,与其相关的话题逐渐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但目前对粉丝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心理的领域,少有对该群体表达方式和媒介使用进行的研究。本论文从中国偶像粉丝群体的习惯用语出发,总结了目前互联网上粉丝群体使用度较高的特殊用语,借助田野调研的方式,尝试整理这种独特语言体系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用语 粉丝 粉丝文化 偶像文化 媒介使用 媒介影响

1文献综述

1.1网络流行语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是被网民创造、在网络上使用的,一段时间内被更多网民接受并迅速传播的语言形式。(周晓凤等,2014)网络流行语几乎可追溯至互联网诞生时,并随着社会生活网络化的迅速扩展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趋势。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语言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与传播机制都反映出网民们的社会境遇和社会心态。(王佳鹏,2016)

由于中国网络空间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亿人,理性、抽象的专业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网络流行语便应运而生,呈现出感性的特点。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和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指代性,穿越了领域界限、突破了社会分化的间隔。(陈氚等,2013)

近年来,网民逐渐出离承载话语的符号本身,转而关注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即在网络流行语中,最吸引人注意的不再是能指的形式变化,而是所指的内涵被大众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加以重新建构,赋予了在当下环境中新的意义。

1.2 偶像与粉丝

广义的偶像是人类崇拜对象的统称,狭义的偶像则指被他人关注并仰慕的人。对偶像的仰慕可能是出于对其形象的喜爱,也可能是将其作为榜样等。

偶像的追随者在英文中被称为“fans”,在中文被译为“粉丝”。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同质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消解(陶东风,1999),偶像逐渐多样化,粉丝群体对于他们的支持和追随也逐渐变得规模化和日常化。

“追星”是这些支持和追随偶像行动的统称。粉丝追星的具体举措,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的粉丝们,买明星的卡片海报到处贴,打听他们的小道消息并写在日记里。(木水等,2002)21世纪初的粉丝在选秀节目发短信给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收看关于他们的电视节目;此外,他们还组成粉丝群,往往有一个粉丝名和“应援色”。而如今的粉丝更多地将微博和贴吧等社交网络作为追星阵地,不同粉丝群体开始密切互动,一个空前庞大的“饭圈”便因此产生——这是一个阐释性空间、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蔡骐,2010)

1.3对粉丝群体的研究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粉丝的参与性不断增强,粉丝群的边界也被打开。“饭圈”也已成为一种引起社会主义的亚文化,其规模和活动成本、活动范围都日趋扩大。作为网络空间的一个分支,粉丝群体中的成员也在创造并使用、传播着很多习惯用语,他们中的一些所指被扩大,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语。

近年来,学者对粉丝群体的研究多是关于追星中的营销模式与资金运转,后者也被称为“粉丝经济”。而关于粉丝群体用语的传播学研究尚不多见。陈彧曾经从宏观层面研究了粉丝“从文本再生产到文化再生产”的驱动力,总结出新媒体技术和对偶像的仰慕之情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点。而关于粉丝惯用语的微观文本研究,目前学界尚待完善。

2粉丝群体习惯用语分析

2.1语料库集成

粉丝群体习惯用语更新速度快,且属于较为新兴的网络用语类型,目前缺少成型语料库。出于研究需求,本文将粉丝群体习惯用语定义为“源自偶像粉丝群体并形成固定用法的,有较为稳定含义的网络用语。”

出于扩大词语来源、充实语料库并降低主观判断影响的目的,我们爬取了八组(原豆瓣八卦来了小组,现更名豆瓣鹅组)的热门帖,总结出其中出现频率较大切符合定义的词语加入到了我们的语料库中。

同时,因为粉丝圈习惯用语有很多违反基本语用规则,我们参考了部分总结材料,并在采访中进行扩充和核实,初步形成了有关粉丝群体习惯用语的语料库,包括用语、含义、来源、用法等内容。

2.2粉丝群体习惯用语分类

粉丝群体习惯用语大多表达娱乐领域的特定含义,虽然更新速度快,但是有一定的造词规律可循,包括句子简写、拼音缩写、谐音、外来词本土化、粉丝圈典故化用等。

从粉丝群体习惯用语的造词方式出发,我们对语料库中的典型词语进行了分类,并在各类中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词语,形成下表: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