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北京商报:《流浪地球》热映中国科幻不再流浪?

2019-02-11 07:4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流浪地球:中国科幻不再流浪?

  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流浪地球》里藏着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孤勇,也藏着一种悲天悯人同舟共济的伟大。影迷们为此欢呼雀跃,终于轮到中国电影仰望星空,拯救地球。

  电影诞生不久,魔术师梅里爱就为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带领观众“月球环行”、“海底漫步”,这些科幻电影用细致而天真的眼光来观察崭新的世界,发现了无数个充满科学奇迹的未来。自此,《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星际穿越》等一系列好莱坞电影将科幻题材一再推向高潮。

  尽管科幻文学总也摆脱不了天真趣味,它对技术、人类命运的本质忧虑却决定了自身不可磨灭的精英气质。火箭、原子弹、潜水艇、计算机、青霉素乃至试管婴儿,这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最早多来自于幻想。

  长期以来,说起中国的科幻圈,就像一个江湖,并不险恶,只是比较狭窄。中国人擅长演绎历史,也会努力反映现实,但很少预见未来。现实生活太过逼仄,又素来缺乏关注未来的兴趣和眼界,整个社会充斥着对宇宙的麻木感,因此需要科幻来拓宽和拉深人们的思想。

  《流浪地球》的到来,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缺席,也回击了国民缺乏想象力的质疑。作为一部拥有中国内核的科幻电影,它的价值自然不可言喻。因为这一次,和中国挂钩的不再是仙侠玄幻,而是实打实的科学幻想。

  万事开头难。从特效制作的精度和难度看,内行人都明白做到这地步有多难,再加上吴京零片酬还“带资进组”,制片人卖车做片子,一张张感情牌打出来,人心不是硬核,难免不受触动。

  幕后归幕后,台前还是台前。特效之外,电影在人物塑造、故事推进、情绪调动、台词写作科学设置等方面都还只是勉强及格。一部好的科幻电影,需要理性的硬核,也需要感性的助推。理性不会固执己见把感性吞没,那样的科幻会失去温度;感性也不会强行绑架理性,恰到好处才是彼此最好的成全。

  宇宙的本质是混沌是无序,在无序中追求有序是科幻片永远的终极命题。不要痛恨那些拿《流浪地球》对比《星际穿越》的“坏人”,既然是开放的电影大市场,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去遛遛,和世界上的优秀电影做个比较没什么好躲闪的。

  《流浪地球》的确值得赞美,但更纯粹更高级的赞美不是因为有多难,只是因为有多好。正如美国流行文化批评家马里恩·巴尔在书中所写,在对于未来世界描摹话语权的争夺中, 构思未来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科幻,仍然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保持清醒的氧气面罩,想象力与对技术反乌托邦的忧虑仍然是社会进步最基础的常识。愿未来的人们,只因浩瀚宇宙的无穷而流泪,只为那些富有魅力的幻想而感动。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