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流浪地球》的过程中,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在我们身边悄悄流逝的时间,一方面原来可以这么长,比如地球的流浪要历经2500年,耗上100代人;另一方面,时间竟也可以这么短,地球将在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流浪地球计划即宣告失败。
在这又长又短的时间里,一幅大至整个宇宙,小至个体生命的图谱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原著的《流浪地球》,没有将书中情节全部展开,而是“讨了个巧”,聚焦其中的一个情节,也就是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不到两天时间里,全人类所开展的救援行动,这使得影片节奏更加紧凑。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自救过程中,观众多次被片中氤氲的浓浓人情味打动。当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放在整个宇宙的背景下,当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生命”受到威胁,影片将镜头聚焦中国,展现了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家国情怀。
在笔者看来,包裹在这部硬科幻下的精神内核可以用几组关键词来概括。
合作与牺牲。中国优秀航天员刘培强与全球其他国家宇航员代表共同组成的航天员队伍,在空间站为流浪地球护航,正体现了合作精神。影片中刘培强与俄罗斯航天员患难与共的合作也对此有所体现。舍小家,为大家。多个人物的牺牲贯穿了整部影片。无论是离家17年,壮烈牺牲的刘培强,还是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他们心怀天下的胸襟,也让观众感到人类为家园战斗时的极大勇气。
承诺与担当。姥爷韩子昂的戏份虽然不多,却渗透着优秀品质传承的力量。既然对刘培强承诺要照顾好外孙,就要信守承诺,危急时刻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外孙。事实上,这个老人一直在给世界带来生的希望,在洪水中救起了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婴,用自己女儿的名字为其命名,并悉心抚养长大,赋予她爱的能力与勇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心里对外孙的嘱托依然是不忘担当,“当哥哥的要保护好妹妹,带朵朵回家”。
蜕变与成长。除吴京之外,影片的几位主角均由青年演员扮演。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于是,观众欣慰地看到刘启这个一开始有些叛逆的青年,从姥爷和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长为行孝尽忠、勇敢无畏的中坚力量。妹妹韩朵朵则从一个什么忙都帮不上的少女,到后来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各个国家的救援队,也将影片的气氛烘托到了高潮。
根植在国人骨子里的安土重迁,让家的含义在每个人心中都显得那么重要。对于《流浪地球》来说,灾难来临,我们没有选择“诺亚方舟”式的集体逃离,也没有等待“超人”式的超级英雄,而是用一种中国式解决方案,通过团结与合作,用奉献与牺牲,智慧与勇气,想方设法保住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也使得这部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引发观众对于亲人、家庭、国家更深层次的思考。
漫长的2500年的流浪,我们无法预知地球今后会不会再遇到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但是在影片开头就反复提及的“希望”,已经成为人类心中的火种。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