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与现实相互照应才是科幻片的成功

2019-02-13 09: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与现实相互照应才是科幻片的成功

  《流浪地球》中吴京饰演的宇航员。

  《疯狂的外星人》中猴子假扮的外星人。

  【聚光灯】

  或许谁都没有想到,今年春节档最明亮的烟火,最响亮的爆竹,竟然是两部中国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同为大刘的作品改编,《流浪地球》严肃、宏大,关心人类乃至地球命运,有着令人赞叹的特效场景和概念想象力,而《疯狂的外星人》则荒诞不经,显得实在是太不严肃,过于戏谑。两部作品一大一小,一悲一喜,但都找到了大刘作品之中隐藏着的人类命运归属感的核心,一边“回归”,一边“归宿”。

  “科幻关心人类存亡”,《流浪地球》的格局更加庞大,气质更加史诗,但也有人类本身的烟火气息萦绕其中;“科幻关心市井烟火”,《疯狂的外星人》的主流聚焦在了小人物的身上,调性偏向接地气,但开篇也有宇宙的浩瀚震撼视觉。但纵有再多差异,二者都一同点燃了大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更是一同推动了中国科幻电影向前迈步。

  《流浪地球》:

  植根本土并非生搬西方科幻

  《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说只有两万字,更像是从一部长篇中摘录出精彩的段落。要改编这样一部管中窥豹、惜墨如金却又主题宏大、人物复杂的作品,几乎是科幻史上最难的实验。在刘慈欣的小说中,百年不过是几个一笔带过的瞬间,彼此之间似乎也无联系。在这些考验勇气、智慧、人性甚至运气的瞬间,折射出人类在宇宙中命运的真实处境:我们并非宇宙的幸运儿,也不是什么万物之灵,只是永远挣扎求生存的生命,在这些挣扎中,却有一些东西不愿失去。

  这种以意境统领内容的小说,在科幻历史上并不罕见。短篇例如著名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名作《你一生的故事》(改编为《降临》),长篇例如黄金时代科幻名家海因莱因的《时间足够你爱》,还有科幻大师克拉克在库布里克制作同名电影的同时创作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这些留出空间,让读者以个人体验和偏好去填充的小说,更容易进入记忆深处,因为这些文本已经变成了读者内心的一部分,去假设自己在这个新世界中将会如何。

  这些名作很容易变成伟大的电影作品,因为它们能发挥科幻创作最有力的特点:突出日常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主题。生活中,我们很难考虑整个人类的存亡,这件事如同笑话一般,却由不得我们置之不理。电影《深度撞击》《2012》中假设的小行星撞击、世界末日,并非全无可能。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就是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的核心主题:人类直面宇宙的挑战。

  体现人类和宇宙之间的对抗,小说可以只用几百字就让读者接受,但电影必须从人物身边的小世界开始,一点一点展现这个巨大的新宇宙。这毕竟是一个地球远离太阳,人类住在地下城的世界,如此全新的观念和情景,必须给观众足够可信的线索,指引他去一点点接受。

  电影《流浪地球》非常周到地考虑了这些问题,每一个观众都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地面上,滔天巨浪留下的海水还没来得及退去就封冻了,城市幸存的高楼形单影只地立在冰面上,挂着长长的冰凌柱。冰面上落了一层撞击尘,于是这个世界只剩下一种颜色:灰色。”小说中对冰封世界的描写,在电影中忠实地再现出来。冰和雪,在以前的电影中往往是白色甚至偏蓝,但在这里,全部都是黑灰色的调子,以一种近似半透明岩石的质感,描绘出远离太阳的地球被完全封冻的真实感。

  电影的重头戏是地球靠近木星,原著中写道:“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在电影中,这种感觉被几次特写画面牢牢钉在观众的视野里。面对这样一幅画面,你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话的角色上,总会渐渐迷失在木星的巨大气体漩涡里。

  被岩浆吞没的地下城,没有超级英雄能够拯救其中的生命;面对理智和情感的抉择,是人类永恒的难题;为人类开路避险的宇航先驱,总有难免的牺牲。这些烘托起原作主题的元素,都被电影一一吸收进来。这样的细致处理,让电影在基于商业类型叙事规则大幅重构人物和故事的前提下,仍然保留了刘慈欣科幻创作中的核心特质:尊重现实的沉重命运和理解人性的理性抉择。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