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生命不朽精神永存——方大曾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的当代价值

2019-02-27 15:0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生命不朽 精神永存

  2015年5月,我参加了中国记协召开的“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并就“新闻工作者的时代精神”作了发言。那是我第一次与冯雪松谋面,也是第一次听说“方大曾”这个名字。从那时起,对这两代记者的关注便从未停止。在加入“寻找方大曾”公益活动的几年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始终感动和鼓舞着我。

  方大曾,20世纪30年代我国杰出的新闻摄影记者、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25岁时失踪在抗日报道前线,至今已有81载;冯雪松,央视高级编辑、纪录频道副总监,历时19年,锲而不舍,不辞辛劳,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发起“方大曾校园行”公益活动,以纪录片、系列图书、研究文章、巡回演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方大曾,使这位战地名记者的形象重现公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追忆、敬仰和铭记,填补了中国新闻史相关领域的空白,对中国新闻史人物研究和战地新闻摄影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放弃优越生活,执著追求新闻理想

  方大曾(1912.7—1937.9),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小”表示谦逊,“方”为刚正之意),祖籍江苏无锡,1912年7月13日出生于北平一个外交部职员家庭,家境富裕,有两个妹妹。他思想活跃,热心社会进步活动。1934年从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与吴寄寒等人在天津组建中外新闻学社,并担任摄影记者。这一时期,他时常身背相机,深入城市与乡村,拍摄记录见闻,并在《申报》《世界知识》等刊物连续发表了《绥远的鸦片问题》《晋北煤业状况》《绥东前线视察记》等报道。其独特的视角和采写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与好评,成为当时报道救亡的名记者。

  方大曾家境殷实,又接受过良好教育,本可以选择一种安稳优越的生活,可他却偏偏爱上新闻这种艰苦职业,立志做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

  奔赴卢沟桥前线,“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家住北平的方大曾英勇无畏,骑上自行车,第一时间赶到宛平、长辛店一带,亲赴卢沟桥前线,拍摄照片、采访官兵,最先报道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他在《世界知识》杂志发表的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被中外媒体广泛采用,成为世界详细了解中国抗战发端的第一手消息;他的专题摄影报道《我们为自己而抗战》《卫国捐躯》《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集宁防空演习》《日军炮火下之宛平城》等,相继被国内外各大报刊争相刊发。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抗战“第一照”的作者和“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

  北平沦陷后,在范长江的推荐下,1937年8月,方大曾被上海《大公报》聘为战地特派员。此间,他陆续发表了《前线忆北平》《保定以南》《从娘子关出雁门关》《平汉线北段的变化》等多篇战地通讯,并多次孤身一人前往激战前沿,拍摄了大量我军正面战场的珍贵照片,发出极有价值的独家新闻报道。1937年9月,时年25岁的方大曾奔赴当时战事最紧的保定进行采访。9月18日,他从河北蠡县寄出最后一篇战地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失去音讯,湮没至今。此文于1937年9月30日在《大公报》刊发。

  双栖技艺精湛, “中国的罗伯特·卡帕”

  方大曾喜爱摄影。他的第一部相机是母亲给买的,7块钱,这在当时并不便宜,他分外珍惜,苦练技艺。这位“驰骋长城内外,报道救亡爱国”的名记者,以摄影和通讯报道见长,与范长江、徐盈等当时的业界大家同负盛名,被后人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在创作最活跃的两三年间,他深入新闻现场,拍摄了近千幅摄影作品,其中很多佳作,在摄影技艺方面足可与其同时代的摄影大师布列松、何奈·布里、尤兰史·密斯齐的作品相媲美。

  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方大曾把战场当现场,把现场当职场,始终坚持深入一线,贴近百姓。无论是烽火前沿、行军途中,还是穷乡僻壤、荒原大漠,或是街头巷尾、市井百态,他用手中的相机和笔,真实地记录人民的苦难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感人图景。他积极参与战争、社会、民生等题材的拍摄和报道,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民众苦难的同情者和国家命运的关注者。

  方大曾的文字报道与摄影报道,视角独到,见解深刻,思想独立,风格鲜明,可谓伯仲难分,同等精彩。

  例如,他在长篇战地通讯《卢沟桥抗战记》中就有如此壮阔遒劲的表达:“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两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另外一处描述,也颇为真切生动:“一百个以上的炮弹落在这只有一方里的小县城中, 守城的营长(金振中)坚决反对退出县城,他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交涉感觉前途暗淡,同时日军已将平汉路铁桥占领,企图渡永定河以袭我后方。营长见战局危在千钧一发,乃命一连人用绳梯爬出城外,出了城的人,一部经卢沟桥绕至河西,一部则偷行至铁桥东端,这样两头夹攻,把敌人打退。士气之壮,真是闻所未闻。”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