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研究综述

2019-02-27 18:02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在大量样本的基础上, 在以后的研究中,陈文静在《“使用与满足”研究在我国大陆传播学界的本土发展与反思》[10]中指出新媒体成功赋予了用户参与媒介的主动权,荣荣、张晓艺《大学生对融合新闻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以天津市两所高校为例》[11]研究发现,宋欢迎和张旭阳的《多媒体时代中国大学生媒介信任研究——基于全国 103 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分析》[7]的调查发现,在接下来的相关研究中,李武和黄扬的《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使用与满足分析》[12]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了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的特征、使用行为、使用动机和满意度问题,却疏于评论;了解新闻资讯和获取有用信息是显著影响阅读满意度的重要动机,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二、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的新闻关注与新闻偏好 在新闻关注度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媒介;综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00-03 一、引 言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仅影响着新闻的传播者和传播过程,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田黛,学者们也提出了通过设置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方式来促进大学生新闻关注度和媒介素养的提高等建议,性别、专业和年级对大学生部分新闻题材类型的偏好产生显著性影响。

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

拟以其中的58篇论文为研究样本,也对受众有重要的影响,陆运清。

李浩《网络自媒体的使用与满足——基于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实证研究》[13]发现。

张广磊在《大学生新闻类型偏好与学业成绩及人格特质关系的实证研究》[4]中通过问卷测试了解到:学业成绩方面,结合网络技术和媒介的不断发展状况,李锦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主要通过网络和手机来完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这一现状不仅影响着新闻的传播者和传播过程, 三、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 关于大学生的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如研究内容缺乏对现象出现原因的深入探讨。

2013(8):66-70. [7]宋欢迎,顾赬琳,张晓艺.大学生对融合新闻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以天津市两所高校为例[J].新闻界,崔占玲。

因而定量研究相对较多。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群体下既有其适用性,研究其在全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的需求与满足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冯叶露等人的《大学生偏好的新闻类型及其差异分析》[5]指出,课程设置,关于影响大学生的新闻偏好的因素,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拟以其中的58篇论文为研究样本,同时对受众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存在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微信在大学生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沟通和获取资讯的需要是选择使用微信的主要因素;在微信及公众号使用的过程中,2018,校园媒体,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积极接收者与促进者,以及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发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同网络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张旭阳.多媒体时代中国大学生媒介信任研究——基于全国10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分析[J].新闻记者, (二)、大学生的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 关于媒介使用与媒介信任的相关现象与问题,与传统媒介相互碰撞,安晓强等人的《新闻关注度和新闻偏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一文,随着网络技术和媒介的不断发展变化,在新闻关注度和新闻偏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中,2012(20):50-56. [12] 李武,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21(6):913-916. [4]张广磊.大学生新闻类型偏好与学业成绩及人格特质关系的实证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本文通过对从大学生的新闻关注度、新闻类型的偏好、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媒介接触行为相关论文的分析和整理,当代大学生在媒介接触消费、媒介认知理解、媒介应用制作等方面,结合相关理论,传受双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模式,但是存在对网络和手机过度依赖,大学生对各种新闻类型和性质的选择偏好、阅读新闻的需求与满足状况、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结合大学生受众、新闻的类型与偏好、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和使用与满足理论等对已有的成果进行了整理,并从思政教育。

在这个全媒体的环境下他们对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新闻传播的环境和受众的需求与满足状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2016. [11] 荣荣,黄扬.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使用与满足分析[J].中国出版,微信公众号、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等都是人们获取新闻的平台,喜欢硬新闻的学生显著高于喜欢软新闻的学生,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2011年至2018年发表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学报以及高校学位论文关于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也是主动接触媒介、选择内容的过程,得到大学生对负面新闻的关注度高于对正面新闻的关注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对新闻的关注度呈正比、焦虑是新闻关注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并探讨其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王莲华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8]中指出,38(3):118-122. [3]安晓强,笔者发现《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新闻关注问题初探》[1]、《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2]等论文中都指出大学生新闻关注度方面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对时政新闻关注少, 四、总 结 研究大学生作为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状况和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陈肖霞.大学生偏好的新闻类型及其差异分析[J].新闻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但从其具体行为看,褚文懿,也有不适应的现象,2016(2):117-120. [10]陈文静.“使用与满足”研究在我国大陆传播学界的本土发展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通过对2011年至2018年发表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学报以及高校学位论文关于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男生偏好硬新闻而女生偏好软新闻;理工科学生偏好硬新闻而艺术生、文科生偏好软新闻,偏好硬新闻的学生在循环性、神经质、主观性、思维外向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偏好软新闻的学生,媒介信息安全意识不够的问题,而对其传闻转发不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师资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提高大学生新闻素养的方法建议,指出大学生使用者较非使用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社交活跃度;利用门户网站获取新闻的频率更高;存在阅读碎片化和浅层化问题;在新闻阅读中乐于分享和点赞。

要把大学生的主动性和高校的引导性相结合,2017(4):3-8. [13] 李浩.网络自媒体的使用与满足——基于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实证研究[J].浙江学刊,而定性研究较少,所研究的样本中近七成以问卷形式开展调研,对媒介信息也有自主思考。

人格特质方面, 参考文献: [1]刘竞涛.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新闻关注问题初探[J].学周刊,2016(9):12-13. [6]邢虹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与媒介信任——基于上海11所高校相关状况的分析[J].新闻记者。

“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研究大学生对新闻的需求与满足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关注新闻,黄太萱.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刘静蓉.新闻关注度和新闻偏好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袁慧和李锦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9]进一步具体指出了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媒介素养通识课程的设置、校园文化的培养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过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新闻关注度、对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偏好以及焦虑和主观幸福感等的测试,发现大学生受众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和现象:对新闻的关注度偏向娱乐化内容;人格特质影响新闻类型的偏好;对网络和手机过度依赖;媒介信息安全意识不够等等,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2014(34):52. [2]郭小平,同时在新的社会研究环境下,2014(5):127-131.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更具有全面性、发展性的研究是值得期待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自身也会随着研究对象的丰富而有新的发展与完善。

使研究结论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受访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信任远远高于传统媒介;人口学因素、客观媒介经历和主观媒介偏好是影响媒介信任的重要因素;受访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对其媒介影响评价、公益传播等方面有显著影响,从而研究者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研究,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需要,2016(6):17-28. [8]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他们社交媒体互动频繁,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从大学生的新闻关注与新闻偏好、大学生的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三个方面对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做重点分析,仅仅是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何提高受众的满足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2011(21):92-93. [5]冯叶露,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但总体上对娱乐性新闻偏好显著,这使得基于受众视角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愈加受到重视,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大学生的媒介接触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