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两会,梦中有世界。我是跑两会的党报评论君。今天,全国两会迎来第二场“部长通道”,8位部长相继亮相,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部长通道”。
它已经是每年两会必不可少的“官宣”场所。可不,今早总理报告还没结束,国内外一众记者早已在通道一侧把住最佳位置,主持人朱恒顺则略表歉意地对在场记者说:因为许多部长都希望今天能接受提问,所以没能提前拟定名单发给大家,今天会多安排几位部长。
这让人感慨。早些年,记者们老是在这条代表委员退场通道“围堵”部长,不少对会场地形熟悉的部长,则会从其他出口快速离场;但如今,各位部长不仅不再拒绝这道“附加题”,甚至将它做成了“抢答题”。一进一退,意义多重:敢于面对媒体,其实是敢于直面问题;不怕公开说了,其实也是一种承诺。这样的转变,是治理思维之变,也是媒体意识之变。
连同两天前的第一场“部长通道”,三天内已有14位部长亮相。在现场听部长们答问时,一度忍不住想:如果抽去这些年的时间线,隐去部长们的脸,这条红毯,会不会显得年年岁岁花相似?
应该不会。因为部长通道之所以吸引人,正在于它不是摆设出来,而是带着时代感与问题感诞生的。如果你在2018年的“部长通道”边,就听不到民航局长说要设立“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也不可能听到“取消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在2017年,还听不到取消流量“漫游”费的消息,听不到教育部要解决放学过早的“三点半难题”。
也就是说,这条部长通道,不只是一条空间意义上的,坐落于人民大会堂内的静止的通道;更是一条治理意义上的,面向发展湍流的行进的通道。将通道中谈到的一年年的议题连缀在一起,能清晰看出很多工作的推进步骤。比如,你若去翻看这些年通道常客苗圩部长的答问,从降资费到取消流量漫游费再到千兆光纤,国内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一目了然。反过来说,如果记者们对于某个部委提出的总是老问题,那说明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得跟上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部长通道,既是一个成绩发布厅,也是一条接受监督的考试通道。
当然,有考试,也有交心。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面对“博物馆热”,坦率地为“博物馆所能提供的供给与服务远不能达到社会需求”表达了歉意;今天,商务部部长钟山在谈到中美贸易谈判时也诉起衷肠,提到谈判时间紧、任务重,谈判代表们“需要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很努力,他们很专业,他们也很辛苦”。在这个时刻,部长们仿佛也化身《少年说》里的真情告白者,将一年工作中的得与失、苦与乐都拿出来说一说。讲成绩,也聊问题,给对策,也不回避难处,可贵在真,价值也在真。这是大家乐于见到的。
记得两年前的两会,我们做了一个“字解两会”的融媒体产品,为“部长通道”这一创意写下的一句注解是:“这条道不长,又很长”。是的,部长通道长不过百米,但已经成为两会会场中一条重要的“经线”,它让人不断去检视,政府的各项工作是否有条不紊,到底多大程度上与民意的“纬线”紧密交织。期待这条真诚沟通的通道,从两会会场出发,不断向外延伸,让一年一度的问答,变成最日常的互动。
这正是:部长通道忙抢答,民生连着你我他。
大家晚安! (文| 何鼎鼎)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