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中国记协组织召开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宣传报道研讨会

2019-07-25 00: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中国记协组织召开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宣传报道研讨会深入践行“四力” 还原英雄本色

“张富清系列报道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更是一场生动的党性教育、职业教育。”

作为新华社张富清全媒体报道团队中唯一的“90后”,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王斯班在7月18日中国记协组织召开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宣传报道研讨会上如此感慨。

眼力 聊天中发现重大新闻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别传媒常务副总编辑张孺海听他来凤老家的同学说,退役军人普查登记时才发现自己的父亲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立过很多战功。春节后上班,张孺海就将这一线索告诉《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等。农历正月初九,当很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张欧亚就和集团另外两名记者踏上了寻访英雄之旅,对张富清老人进行第一次深入采访。

“在发现张富清的报道中,眼力至关重要。”在湖北日报社政治新闻中心主任周芳看来,线索的发现看似偶然,但偶然中有必然。必然,就是获知线索后,大家认识到了事情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新闻价值。这就是眼力。

作为新华社张富清系列报道的直接领衔人,湖北分社社长唐卫彬说,报道团队在采访中发现,老英雄次子张健全沉默寡言,他忙前忙后为团队服务,却拒绝成为被采访对象。追问之下,他道出了实情:父亲不让接受采访。团队研判认为,张健全是做好老英雄报道的关键人物。经多方沟通,张健全终于答应,正式接受采访,提供了许多生动素材,并第一次面对摄像机镜头,念出了那首写给父亲的诗——《老兵的军礼》,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民日报社政文部记者王珏在错过了集体采访后,选择在老人楼下等待。就在等待中,她观察到老人家里阳台上12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仙人掌,花盆是老人用青霉素瓶子自制的,在阳台晾晒的拖把是用破布做成的;在采访现场,她暗数截肢后单腿行走的老人走动的步数,打量整齐的书桌、泛黄的窗框、老人助步器上的木板,还获得了老人的日记……这些细节,成为进入老英雄精神世界的一把把钥匙。

脚力 寻访中挖掘英雄故事

张富清所在的来凤县是湖北最为偏远的山区之一,也是湖北、重庆、湖南三省交界的地方,即使从湖北省会武汉出发,驾车也需要9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为了采访到曾和张富清一起在干旱时期找水源的88岁的民兵连长邓明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团队步行一个多小时,在刚下过雨的山路上前行。大家一边用镰刀砍枝杈,一边以树枝为拐杖。

“虽然在成片中,找水源的细节最终只用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联播版更是一句话带过,但这丝毫不影响记者用脚丈量山路。”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地方记者部记者倪晶依说。

在完成首发报道后,5月9日至15日,《湖北日报》再次组建报道专班,赶赴来凤,到街头和田边,全覆盖、全方位挖掘一个个有价值的动人细节。同时,报社还专门派出一路记者深入到张富清老人的家乡陕西洋县,以及他当年舍生忘死的战斗地永丰镇采访,为后期报道积累大量生动素材。

为了精准地把握张富清的全貌,新华社的记者们还先后赶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档案馆、张富清工作过的乡镇百福司,乃至他曾经服役过的新疆边陲阿克苏以及他立下赫赫战功的陕西永丰……在王斯班看来,人物故事就是这么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脑力 追问中探求精神内核

在掌握了关于张富清的海量素材之后,记者们都在思考——

人物底色到底是什么?“封存”荣誉的背后,他坚守的究竟是什么?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许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我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这是张富清老人让记者们记忆最深刻的话语,也成为大家追寻老人精神内核的逻辑起点。

新华社报道团队经分析认为,老英雄深藏战功,甘于奉献,靠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这就是他精神的内核,也是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内容。奋斗新时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精神,不忘初心,保持本色。“本色”这两个字最终成为报道关键词,直接写进了第一篇稿件的标题。

笔力 用全媒体传播英雄形象

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金台点兵工作室和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出品制作的全媒体系列视频《隐藏63年的秘密》,运用了纪录片、沙画、读日记、动海报等创新形式,点击量近5000万。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