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找北小分队走基层:找北中强四力

2019-02-12 18:17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找北”中强“四力”——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找北小分队”走基层纪事

2019年春节期间,新华社黑龙江分社3名记者组成“新春走基层”小分队,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乘坐“最北列车”,深入到我国最北贫困村、最北养老院等地采访,与脱贫户一起过年,聚焦昔日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伟大决战中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倾听脱贫户们的新春喜忧盼。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把“新春走基层”作为增强采编人员“四力”的新春第一课,在6天时间里共播发对内、对外等各类文字稿件10篇、视频6条,制作了5组融合报道,其中《“最北列车”上的“守门员”》视频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

脚力:迎着极寒去“找北”

这是一次深入深度考验脚力的报道。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正当千家万户都在准备过年时,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组成的“找北小分队”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北上,迎着严寒奔赴最北村庄采访。

在踏进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的那一刻,团队的采访就已经开始了。从候车室到火车上,团队一路采访了列车员、列车长、乘客等,挖掘“最北列车”工作人员为保证乘客出行辛勤值守的故事,连夜在火车上写稿子、剪视频,在行进中就采写制作完成了第一篇报道。

增强脚力,就是要采编人员转变作风,践行“扎根工程”,身子走到群众中,感情扎到群众心里。小分队在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蹲点4天,冒着严寒走访脱贫户、家庭旅馆经营者、游客等,在炕头上倾听脱贫户的心愿,与乡亲们一起包饺子、过除夕。不仅获得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播发了一系列见人见事见场景、有情有景有温度的稿件。

眼力:“两气”交集觅新闻

好新闻应该“上连天气、下接地气”,找到“两气”的结合点,就是要把党中央精神与基层鲜活的实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记者不断增强眼力。善于寻找,善于发现,见人所共见,言人所不能言,说别人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好声音”。

“最北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通路、通电、发展旅游提高农民收入等。但如果泛泛写,总感觉“差了一股劲”。小分队在北红村脱贫户李桂英家采访时,李桂英说过去住的是小房子,女儿女婿过年回来,晚上家里需要有人出去“找宿儿”(借宿),过年不是“真团圆”;如今住上了大房子,一家人终于能过真正的团圆年了。小分队讨论认为,这个生动的细节,反映了“最北脱贫户”生活发生的最新变化,便放弃了原来单纯写李桂英家过年场面的思路,形成了《除夕不再“找宿儿”过——一个中国“最北贫困户”的团圆年》的对外稿件。

脑力:团队大脑成合力

此次报道采取“前方脚力+后方脑力”的方式,着重加强策划和议题设置能力。例如,在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的报道中,如何选择报道主体?是选择各行各业几个代表逐一展现,还是聚焦某一类基层工作者?团队经过研究认为,受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如果单纯求“大而全”,稿件可能会浮于表面。最终,团队聚焦消防员这一群体,写作了《中国“最北消防员”春节里的“冰与火之歌”》等稿件,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团队大脑不仅成为本次报道中思想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成为报道安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报道团队每次采访后都会集中开会研究采访素材,商量稿件思路,有的时候讨论到深夜。春节期间发稿窗口期很短,除夕的稿子,到初一发就过了时效。为确保稿件及时、准确发出,团队走基层期间始终坚持白天采访,夜间写稿。

笔力:“写”好更要“融”好

创新表达方式,是增强笔力的关键。此次报道中,每个选题,小分队都坚持同步推出文字、图片、视频报道,制作可读、可看、可分享的融合报道。在各类稿件中,注重少说空话套话,多写现场,多记录群众语言,突出东北特色,力求言之有物。

以《“最北列车”上的“守门员”》为例,这个由文字、图片、短视频相融而成的报道发出后,迅速走红网络。而反映“最北消防员”节日坚守岗位的融合报道《“没火”的新春祝福》在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后,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本次报道中的一系列走基层稿件,全部是带有现场、带有温度和力度的描写,最北的列车员、最北的孤寡老人、最北的脱贫户、最北的游客、最北的消防员等群体也通过这种形式跃然纸上。其中《“最北村庄”里“找北方年味”:嘎嘎爽》以浓郁的东北风俗、年味儿为特色,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呈现给受众,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