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文化表情包作为网络表情包的一个特殊分支,具有强烈的地缘性和感召力,在高校内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使用互动仪式理论对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表情包进行研究,挖掘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表情包中的互动仪式要素,明确互动仪式的结果,为其他内容在高校内进行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校园文化;表情包;互动仪式;高校;传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000-03
一. 校园文化表情包与互动仪式理论
表情包现已成为网络社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民在交流中利用或荒诞或搞笑的表情包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表情包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伴随着表情包制作技术的普及,校园文化表情包应运而生,成为地缘性极强的一类特殊存在,校园文化表情包指,用与所在高校相关的人物、建筑、事件等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情感的方式。
互动仪式理论揭示了个体汲取情感能量、参与社会互动、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一般规律。互动仪式包含四个要素: ①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一个场所,可以通过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②对局外人设限。③人们将注意力放在共同的话题或焦点上。④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1]。
校园文化表情包较之一般的表情包,更容易被本校学生使用和传播。通过使用互动仪式理论对校园文化表情包进行分析,挖掘校园文化表情包中互动仪式的要素:身体共在、对局外人设限、情感互动、注意力的聚焦。总结互动仪式的结果:情感共同体的塑造和情感记忆的建构。找出该类表情包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原因,为其他内容在高校内进行传播提供新思路。
二.校园文化表情包中的互动仪式要素
(一)身体“替身”在场: 身体共在
情感传播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互相配合完成,身体展示越充分越具体,越具有现场的既视感,情感表达也就越彻底、越充分。因此,身体展示程度的充分与否便成为网络互动仪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表情包通过视觉上具体的表情模仿和动作呈现,在传播过程中建构了身体“替身”[2]。于是,人的主体脱离肉身进入到表情包这种‘替代性’身体中。校园文化表情包的“替身”一般带有本校特色,带有身份信息的表达,大大缩短了“替身”和使用者的情感距离,使用者在现实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更偏向使用该类“替身”进行互动仪式。
如重庆大学版“斜眼笑”与普通表情包“斜眼笑”,两个表情包在面部表情上的表达含义相近,即“斜眼一笑”,但是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即重庆大学版“斜眼笑”采用重庆大学校徽进行改编,在表情包中加入了重庆大学的文化表达,相比于普通表情包“斜眼笑”,除了相同的面部表情的模仿,附有身份信息的传递,对于重庆大学的相关使用者来说,更倾向于选择重庆大学版“斜眼笑”作为在网络中的“替身”。
图1 重庆大学版“斜眼笑” 图2 普通表情包“斜眼笑”
(二)强烈的地缘性:对局外人设限
在互动仪式的要素中,对局外人设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情包对于不处于该高校文化影响下的网民存在着“使用限制”。大部分网民在使用普通表情包不会感觉到不便,因为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动作以及文字信息大多都来自社会的公共经验和议程,是整个社会共同经历和理解的产物。而校园文化表情包的核心元素来自于该区域的社会群体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共同经验和议程中。强烈的地缘性和身份表达会对使用者进行“筛选”和“培养”,“筛选”出处于该高校文化影响下的使用者,“培养”该类使用者的粘性和情感认同。
例如重庆大学版“欢度中秋”,在重庆大学的校门基础上改编,做成了欢度中秋的表情包,与普通的欢度中秋表情包相比,如果对重庆大学的校门不熟悉,无法从这个表情包中获得足够的共鸣,对于重庆大学校园文化的“局外人”来说,这样的表情包远没有普通欢度中秋表情包适合。校园文化表情包能够通过身份信息和地缘性对局外人设限。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