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国产电视剧观察:教育题材为何热点频现

2020-02-15 03: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文艺观潮】

在婚姻、婆媳、养老等传统话题之外,开辟养育这一深层的社会学议题,是近年来家庭情感剧创作一直延续的视域。比如,聚焦“幼升小”话题的《虎妈猫爸》曾让很多家长感同身受唏嘘不已。而讲述都市家庭应对中考故事的《小别离》戳中无数家长的内心,成为当年现象级剧作。去年暑期档播出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将教与养的叙事挪移到海外,延展了家庭剧聚焦教育主题的社会空间。而《少年派》《小欢喜》则不约而同地围绕高考展开创作,并延伸出亲子关系、原生家庭等一系列话题的讨论。创作者和观众为何对这一类型情有独钟?这个类型为何总能戳中大众的敏感神经,激发广泛的舆论关注?这些问题值得引起业界的思考。

从校园到家庭的场景变化更贴近现实生活

现实题材剧作在艺术化观照现实、多维度描摹现实之时,也将社会结构与社会心态的变迁印刻在自身的叙事形态之中。如果我们将观察的时间线稍稍拉长,就可以发现教育题材电视剧叙事场景由校园转向家庭的历史流变轨迹。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等主打校园的青春故事,着力表现校园场景下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成长。进入新世纪,以《十八岁的天空》为代表,教育题材电视剧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口吻描绘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呈现青春期个体的遭遇和变化,师生形象愈加多元立体,而这种轻喜剧的叙事风格延续至今。眼下,以校园为主要叙事场景的剧作更多地聚焦于青春爱情故事。而在教育题材中,原先作为故事背景或戏剧情节触发机制的家庭日趋前置,家庭空间成为投射青少年成长问题的主要场域。原生家庭因素,尤其是对父母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展现与探讨愈发深广,进而衍生了“教育题材家庭剧”这一融合家庭伦理剧与校园青春剧的叙事新类型。

《小别离》《带着爸爸去留学》《小欢喜》《少年派》等,铺陈出各种类型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方式,展示了家庭生态对教育的重要意义。这种教育生态的场景置换折射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的调整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社会转型,单位制集体生活和农业社会几代同堂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三口之家成为主流的社会单位。与此同时,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等新形态出现,带来亲子关系和代际沟通的新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在家庭场域为教育破题,教育题材家庭剧的流行是现实题材剧作对现实教育生态变化的有力观照。望子成龙的期盼在父母,个性解放、自我选择的抗争在孩子,如今教育的现实焦点在家庭,相应的家庭教育就有了被书写与表达的渴望。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就抓住了这些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在对现实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以艺术的思维再现现实生活,引发社会共情,带动理性思考。

成为了观众自我评价的镜像存在

家庭剧是距离现实生活最近的电视剧类型,它真实有代入感的特征更易为观众开启探寻生活方式、追问生命真谛的历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家庭剧就是观众对家庭生活自我认知、自我诊断的镜像存在。要实现这一叙事功能,就必须有真实生动的细节。这是电视剧的血肉,既可以彰显戏剧的张力、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引发观众情绪的震颤,情感的共鸣。

在《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学霸虎妈”是职场上的铁娘子,但与养孩子的斗智斗勇中也常常败下阵来。女儿不肯刷牙时,她一句“要么刷牙,要么就在卫生间不要出来”的无奈,让无数妈妈观众心有戚戚;为了女儿上学,她变卖房产,又让多少家庭为之神伤。而在《小欢喜》中陶虹诠释了单身母亲宋倩的角色。给女儿送秋裤,嘱咐先在被窝里焐热;担心女儿早恋吃亏,满脸的焦虑和不安;与女儿爆发冲突时,歇斯底里的哭泣等。她与女儿乔英子的“恋爱型母女关系”落到生活的细节表现之中。这个“以爱之名绑架孩子”、既“可恨”又“可怜”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既“少见”又“普遍”,既具备真实个体的普遍性,又承担着作为剧中人的典型性与戏剧性作用,使宋倩这个人物跳脱了母亲形象以往脸谱化的塑造瓶颈,为观众打开了思考家庭对子女教育影响的新切口,引发了广泛共鸣。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