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是更好践行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群众路线,使政府、媒体与乡村群众沟通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通畅,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新时代,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特色亮点与发展方向有哪些?对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湖南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大瀚舆情与全媒体应用机构创始人梅文慧。
推动农村金融消费
媒体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传播者,也是乡村经济的引导者,更是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梅文慧告诉记者,为讲好乡村故事,不少媒体推出了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和田园温度的好作品,展示农村地区的新面貌与农民生活,让更多人认识到我国农村地区的自然风光,有助于带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媒体机构通过建立农产品营销与农情预警中心,借力大数据平台分析研判市场供给需求,参与推动农村金融消费。梅文慧表示,新闻媒体人通过曝光、监督农村现实问题,深化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官民舆论场,参与和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新媒体发展应用更直接促进乡村振兴。”梅文慧告诉记者,不少新媒体平台通过实时直观展现与互动,促使社会大众对农村经济建设形成全新的认识。特别是美食类农村自媒体平台上,干净整洁的厨房、制作精良的美食等,从侧面反映出现代社会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梅文慧坦言,农村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农民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为部分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农业经济发展与信息网络体系构建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流量汇聚让农民享受到广告的分成,并通过自媒体平台直播增加销售收入,拓展收入来源。同时,在农业自媒体的支撑下,逐渐衍生出一种半商半农的农民创新形势。更多青年群体开始依托自媒体平台回乡创业。也有部分农民通过直播农村生活的方式,获得大量关注与营销渠道。
找到乡村需求切入点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媒体应当深入现场采访,将媒体资源、社会力量、乡村需求相结合,找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着力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
“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合作、交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以融合传播和深度参与,满足乡村振兴建设的需要。”梅文慧表示,在政策解读、答疑释惑上,媒体应致力于准确传递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结合本地的实际,解答基层干部群众的疑问。可在节目中,邀请主管部门领导与群众对话交流。
梅文慧认为,下一步应把国内外、试点地区和先进地区切实可行、干群认可的作法,通过主流媒体带到田间地头,通过新媒体形式,给人直观的感受。洋为中用,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成熟运作,对涉农研学活动进行经常化的报道。
针对目前不少农村电商运维推广能力缺失,难以为继的现状,梅文慧建议,应“扶持电商、创新模式”。出台政府配套及扶持政策,带动农村电商抱团取暖,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与系列培训咨询,请媒体当好推销员,系列推介乡村特色产品,包括农产品、旅游产品、电商平台等,及时反馈农业市场变化,发出预警、引导性信息,为农民架起通往市场的桥梁。积极探索“全媒体+对农服务”“全媒体+乡村旅游”等新商业模式,将线上与线下对农服务相结合,将农业产品、乡村旅游与媒体电商相挂钩,打造全链式乡村新业态。
此外,应“讲好故事、做好推销”。梅文慧告诉记者,媒体应宣传乡村典型故事,包括先进乡村建设事迹、人物;有针对性地作一些宣传介绍,助力乡村开拓视野、思路。“另外,乡村振兴不仅是媒体报道的素材,也是新闻研究者的关注点。要鼓励更多的学者研究乡村振兴课题,引发媒体更深层关注乡村振兴问题。”(见习记者 李美霖)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