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优秀的内容传播“守门人”如何炼成

2020-11-17 01: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优秀的内容传播“守门人”如何炼成

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总编辑 丁以绣(左一)

对谈嘉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 谢寿光(左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永强(右二)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刘九如(右一)

本报记者 张雪娇 摄

走进位于北京北三环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博物馆,会看到一片蓝色的海洋中点缀着一些绿色和黄色,这是由不同时期的千余种皮书排列而成的。11月3日,在这片蓝色的海洋面前,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创办的访谈类融媒体节目《总编辑会客厅》进行了录制,本次访谈为《聚焦高质量出版系列》的第三期,主题为“提高编辑含量水平”。

说到编辑,人们很容易想到“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但对于出版业的发展而言,编辑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编辑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进而决定整个出版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编辑含量水平至关重要。

围绕这个话题,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总编辑丁以绣与3位嘉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谢寿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九如展开了深度对话。

节目录制的这一天,正是谢寿光正式卸任、光荣退休的日子。在这一天,听这位在出版界征战近40年的老兵和几位嘉宾探讨如何提高编辑含量水平,格外有意义。

优秀编辑具备什么特质

主持人:每一本优秀图书出版的背后,都有一位或者多位默默无闻的编辑。那么一名优秀编辑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谢寿光: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知识的生产者和出版者、研究者和编辑,从来都是一体两面。从删定六经的至圣先师孔子到编著《百科全书》的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古今中外均是如此。

在知识的生产、传播、接受过程中,编辑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我的老师、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所言:“我们这些学者今天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是靠编辑培养出来的。”不过,近几十年来,由于体制原因,大家对出版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编辑被当作三流职业。

在我看来,优秀的编辑必须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现在的制度安排缺乏一种让编辑和研究者也就是知识整理者和知识生产者自由转换的机制。因此,这些年我一直在推行编辑的“旋转门”制度,即研而优则编、编而优则研。中国如果能有大批学者担任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必将从一个出版大国变成一个出版强国,这需要有一套制度性的安排。

优秀的编辑还必须攻读一门功底比较深厚的专业。实际上编辑只是一个泛称,任何一个人只能在某一个领域里精耕细作,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实现这一点,整个中国编辑人才选拔机制、培训机制,特别是大学的专业设置,都要有一场大的变革。今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研究生的就业成为问题。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进入各出版社的出版部之外,真正能从事编辑岗位的人非常少,这是因为只读编辑出版课程,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

李永强:优秀的图书背后有一位优秀的编辑,这个观点我特别赞同。编辑是内容传播的“守门人”,他的眼光和能力决定了什么内容会被印刷出来,成为正式传播的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在融媒体传播成为主流、各种自媒体渠道充塞大众生活的当下,图书编辑在筛选、制作、呈现内容方面的“守门人”作用反而更加凸显。优秀的图书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而其背后也是一代代优秀的编辑在“奉献无言、著作留声”。纵观这些优秀编辑,我认为有一些品质是一以贯之的。

一是政治素养:导向正确,有大局观。这是我国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天然属性。毛泽东同志说过,要政治家办报。同理可说,我们也需要有政治家办出版社。编辑只有把好站位,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策划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好作品。

二是敬业精神:坚守情怀,脚踏实地。选择了做编辑,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追求,选择了一种文化的情怀、理想的精神和传承的使命。所以好的编辑一定是有理想的,为了理想能够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华、坐得住冷板凳。这种文化理想需要践行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大到套系组稿,小到一书一页一字,每个环节都要毫不懈怠、精益求精。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