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新中国第21个记者节,隆重举行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表彰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突出贡献,检阅全国新闻战线的优秀成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前来看望获奖者和与会代表,并将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向出席今天报告会的各位领导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向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同志们和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们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辛勤工作在新闻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在党中央的有力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广大新闻工作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都是2019年涌现出来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特别是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满怀激情,扎实苦干,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记录抗疫进程,讴歌抗疫英雄,展现抗疫精神,凝聚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相信明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们这支具有优良传统的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新闻队伍,必将收获更大光荣。我们向他们致敬!
同志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新闻工作者如何答好新时代的考卷?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了明确方向。他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工作队伍。增强“四力”是新时代新闻工作永恒的学习和实践课题。从这届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心得看,从这次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的事迹和业绩看,从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们的经历和体会看,我们可以对增强“四力”有更深切的感受。
增强脚力,让报道接地气、有温度
“根植春泥气自华”。好记者都有“铁脚板”,好新闻都是“跑”出来的。
这次获奖作品中,文字通讯《屹立在喀喇昆仑之巅》《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奋进大湾区 乘风破浪时》等,大处落笔,视野开阔;细节着墨,文情并茂。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吴姗、新华社熊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董倩、湖北日报柯皓等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同全国各地新闻工作者一起,冲锋在前,勇敢逆行,用手中的笔、话筒、镜头,记录抗疫现场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打动人心,坚定信心。记者的“脚力”,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这些好作品里。
这启示我们,只有把足迹写在大地上、把脚印刻在泥土中,才能让作品植根时代、让报道深入人心。
今天,传播技术一日千里,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编辑记者即便“窝”在工作间似乎也能写稿。但是,这只会让新闻作品模式化、套路化,不可能有真情实感。事实上,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增强脚力走下去,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越是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越要增强脚力接地气,把现实情况、群众心声挖掘出来。
增强眼力,让报道有视野、有大局
俗话说,心明才能眼亮。其实,眼亮也才能心明。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好眼力是观察力、发现力,更是辨别力、判断力。
2019年,各新闻单位都参与了“新春走基层”“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爱国情 奋斗者”“再走长征路”等采访活动,从街头巷尾到田野阡陌,从繁华江南到黄土高坡,穿越历史沟壑,眼光更加深远;反复比较鉴别,眼力自然张扬。通讯《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广播专题《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电视专题《我是188万分之一》《“并村”之后》角度新颖、表达得当,文字里、镜头中有山河壮丽、气势如虹,也有千差万别、艰辛奋斗,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的独到眼光。
新闻工作者的眼力,不是站在城头看风景,而是要用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超越寻常看非常,看火热实践、改革进程、国家大局、世界大势,以非凡的眼力不断拓宽眼界、提高站位。
增强脑力,让报道有深度、有内涵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